第557章 区别(2/2)
大明得国如此之正,是你们自己人,你们都能把大明皇室玩死,满清又如何不怕,所以他们就开始熬鹰训狗了。
真正让敖东海熄灭争霸天下的想法的不是李和,而是神王。
李和摇头,他并不觉得自己成功了,他只知晓原来那口气断了有多可怕,原来自明末开始,他们就一直在毁灭的边缘徘徊了。
他只觉得一路走下来,已经不是说累不累的事情了。
但乌托邦的环境,与清末是有些相同的,这里的人类因为失败太多次已经没有了心气,习惯性的供奉天庭,当神仙的奴才了。
神王的教团军并没有放置在乌托邦内,因而在刑徒军或者曙光军团的军势之下,天庭的部队其实是不堪一击的。
如今在乌托邦内,他也证实了自己的眼光,但李和在百折不饶下,一步步的成长起来,对人心的笼络,对政务的处理,对人才的应用,对战争的谋划,对人心的洞察。
百年君主,威隆日盛,敖东海倒不觉得有什么,幻想时代他们要负责的又岂是一个位面?推翻个天庭算什么,那年代就算是民兵也是打过大仗,经历过大风浪的。
敖东海知道李和刚刚要更强一些,但是这些力量消失之后,李和也没有变弱多少,说到底还是一个心气的问题。
那没有办法了。
可明亡之后不一样。
这个人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或许也正是知晓自己实力不够,星辰战线才弄出了图灵吧,那倒是个难对付的。
但,没有。
能够坚持下来,能够一次又一次顽强的迸发活力。
你要欺压他,他又不答应,他只给自己的主子欺负。
敖东海很清楚,哪怕神王什么都不做,他只是依靠自己玉皇的力量,只是可以随意化用九位执剑者的力量,就已经是当世最强的几人之一。
他们……其实受不了失败。
敖东海祝贺自己成功,李和却没有这个感觉。
无外乎就是八个字“遵循旧制,士绅治国”,再加上他作为外族政权,有几十万八旗子弟可以作为武力依仗,清廷又不在乎百姓,那么士绅还不可劲的借着清廷的名头,做曾经被限制了的事情?
第四世跟着李和的大军杀进了凌霄宝殿……
何况是他敖东海。
在这个过程中。
他可以输,但他只要还有心气,就一定能够东山再起,可天庭和人间这一样,乌托邦的这个世界,其实都被消磨的没有心气了,他们不能输。
李和手中拿着青萍剑,他在这些年的征战中都没有拿过剑,但尘埃落定后,他拿了回来,青萍剑带来的那些信息,他也早已知晓了。
至于他成功了……
乌托邦内的世界会轮回。
因为这里并没有什么成建制的强军。
知道李和是人皇转世又如何?
很多时候力量其实没有那么拘泥于表面。
但李和并没有这么做。
直到他胜利的那一刻,属于人类的心气才被找了回来。
凡是自己的,都被打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那股“我为文明,诸邦皆蛮夷”的心气又没续上来,表面上看,他们打神国打得如火如荼。
她不仅没有恢复记忆,更甚至没有成为李和的对手!李和的博弈当中根本就没有她的位置!这让她如何受得了?
他们需要一个明成祖,需要再一次的郑和下西洋,需要再一次的编纂永乐大典。
第三世却成为了天庭策反的叛乱者,遭到了李和的镇压。
这个乌托邦也就不同了。
再后来想一想,我们对血海深仇的记忆其实不是那么深刻,我们记忆深刻的只有我们的文明。
习惯,或者没习惯。
即便是做到最后。
在动荡时代,他们无法与李新德齐平,如今也无法与神王齐平,之前不愿意服输,那自然是看不起李和这小子。
他甚至都没有问敖东海、魏无忌约定还算不算数,他也不觉得在乌托邦内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那些兵马就真的服从于自己。
但他却没有插手了。
李和还能够从零开始,他费了五年时间统一人间,又费了百年时间与天庭抗衡并发展,在微弱的平衡当中又打又和,期间不断镇压叛乱。
才明白一个帝国可以如此坚定的推行皇帝的意志,这个皇帝是多么的可怕。
你帮他站起来,很难。
那么中后期还必须肩负教化之事,做的其实是秦始皇,真正自己着手去一项项开创性的改革的时候,去推行的时候,才知晓秦始皇有多么厉害。
她转世后却成了李和麾下的将领,帮他杀敌,结果又死了一次。
是的。
天庭输一次,就彻底崩了。
敖东海作为旁观者,心态要好很多。
直到幻想时代都没有,回归之后也没有,如今虽然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繁华,但实际上却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危险。
正如他在乌托邦当中所面临的。
任侠与神王决战,输了……
事实上就是如此。
他攻进天庭一次,就打到了凌霄宝殿,天庭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这与当初明末的局势何其相似?辽东防线可以拖满清几十年,但一朝攻破京都,就彻底败亡了。
他们也是如此。
别看他们一切占优,但当神王当着全天下的面杀死周瑞的时候,那口气就会被彻底打断,从此世人全部成为神王的奴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