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靖汉(2/2)
也没有多少时间琢磨了。
……
所以姬长生对长生革命根本没有任何想法,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在二战后,德意志被拆分为西德和东德。”
“我们在三年的时间内稳定天下为公的这一套,并且将其修补和优化完整,已经是很不错了,再想做其他的,恐怕没有时间了。”
“以后的事情,今日也无法全部预料,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还是留予后人评说吧。”
“否则动荡时代也不会人心思安,不愿意支持革命军了。”
“即便我们做的极好,但要超过帝国和神国,依旧需要更多的时间。”
其实很简单,过往幻想事件屡禁不止,是因为没有想彻底禁止,有革命军等势力在浑水摸鱼,帝国的各类造纸厂和印刷厂其实都是特意留着的。
李和在《大明2077》中写大明完成长生革命,那是可能的。
李和在家里休息了一天,便约了姬长生散步,将“靖汉”二字说出,看姬长生是否有不同的意见,姬长生的回答则是:“你写书一向比我厉害,这种取名字的事,你在行。”
“那时长生才会是最震撼的姿态,才会是人们蜂拥而至谋求的真实力量。”
“在向那些昆仑人解释我们是什么的时候,也可以很好的将志向传递给他们。”
“我们要伪装的,不是物质生活。”
“靖汉二字,便足以。”
“其实是大道裂,百家出,在这个时候其实才第一次出现分,而秦则是分后的统一。”
“为了对付钢铁联盟。”
“但民族概念并不会因为秦汉才诞生。”
蔺文萱语出惊人,既然把曙光城定为唯一的幻想窗口,那么不如干脆将404机关也迁到曙光城来,昆仑要塞直接悬停在曙光城上空,强大的抑制力量将让幻想变得彻底有序起来。
“人心定了,天地便定了。”
“我们会成为汉族,更因为汉这个字,什么是汉呢?维天有汉,汉其实就是银河的意思,我们常说云汉、星汉,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周瑞那边则只停留在曙光模式阶段,但保留了最大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是他们可以继续浪的前提。
自魏南仙弘扬仙道以后。
帝国、神国、联盟、还有他们,实际上已经天下四分了,他们需要一个旗号才好。
至于其他地方幻想能否禁止。
而联盟那边,则继续遵循任侠所制定的绝对平等,主要是做参考之用。
“这是两三百年时间都不一定做得完的。”
的确能够算得上是朝令夕改了,没有改成曙光模式多少天,就急急忙忙的继续改成天下为公,也就是曙光城这边船小好调头。
如果不能,那便离开。
文明觉悟的道路,起码要开启长生革命,这条路才算真正开始,因为只有长生,只有明心见性,人才能活出自我,文明觉悟的一切上层架构,才有了基础。
“物质基础的发展会有一定水分,但也不会太超前,毕竟只要帝国愿意,我们很简单就能够跟帝国造出配套的新产业链,然后我们可以占据上游,在巨额利益下填补其他产业的空白,通过商贸维持物质基础。”
再一个。
“我们长期的大一统时间其实很多,只是自秦以后的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而是……人。”
“文明觉悟其实早已刻在了名字里。”
姬长生的答案则是:“长生革命不可能,即便是曙光城也办不到,这不是开始就行了的,需要出现验证性成果,才会有人坚信不疑。”
这三年会变的,在求变的,只有他们了。
曙光城剥离在即,至多到明年初就要确立起来。
数字化社会,让一切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呈现,至于纸质书籍的情怀问题,和看书的“感觉”这些东西,固然有,但权衡利弊,是可以暂时抛弃的。
李玥觉得曙光城如今的局面有点像是北宋时期的开封城,蔺文萱则表示:“倒不如说,是以一城之力收容了所有幻想。”
“这样剥离之后。”
但总归只差个名字了。
“这算不算是集全国之里供养一城?”
姬长生并不觉得以汉为名有什么狭隘的,这本来就是最适合文明的名字,至于制度上的问题,所有东西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真正落实是要贯彻天下为公的。
毕竟旁人再厉害,做事情总是事倍功半,唯有自己拎清楚了,才是事半功倍。
“制度上的‘朝令夕改’,算是大棒,总要有些甜枣才好,否则民众会有意见的。”
没有纸张,幻想事件的扩散难度就宛如登天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根源上断了,又有娲皇监控网络,也就没有人头铁非要去写幻想作品了,除非是豁出去了没办法。
“我们的文明是诞生于天文的,是诞生于对星空的观测的。”
“而东德那边。”
实际上如今的技术已经不需要纸面书籍了。
“不如,把404机关也请到曙光城来吧。”
李和没有说话,而是问道:“你们可知我们为何叫做汉族?”
文明觉悟的进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为何有人将李和他们比喻为王莽,认为曙光城改为天下为公模式过于激进而浮夸?
因为这需要人民有极大自觉性,才能够维持制度平稳运行。
当大家都开始偷工减料的时候,当宏愿发完就抛之脑后的,当掌权者以权谋私的时候,甚至是当评级系统出问题的时候。
这套体系的崩溃就不远了。
在曙光城做这些尚且有一堆担忧和问题,在昆仑洲就更别说了,所以姬长生要伪装的其实是人,他们未来在昆仑洲明明没有成功,也要宣传为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