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别跟我谈什么爱情,我只想搞钱!(1/2)

第5章 别跟我谈什么爱情,我只想搞钱!

一曲唱罢,交响乐团演奏小组的成员们已经鼓掌:“可以的,可以的!有那个味儿!”

“什么曲子,什么语种,南美的味道很重,很洒脱的感觉!”

“谱子呢,马上把谱子扒出来,我这里记了个后半截,你看对不对……”

对这种级别的乐团演奏手来说,听歌识谱是个基本功,但更重要的是几种乐器的相互配合。

听见如此热情奔放的曲目,刚刚还准备下班的几位演奏手都来了兴趣。

连歌舞厅经理都被找来听了个尾声:“小伙子很不错啊,这首歌是哪里来的,想留在我们这里唱歌吗?”

荆小强没有据为己有:“一部国外电影里面的,版权肯定没有,但我能把谱子和器乐搭配出来,我需要有个演唱练习的机会,您觉得能开个什么样的上台价格?”

经理打量他:“就这么一首?一招鲜很容易被别人抄了去啊。”

荆小强笑得很含蓄:“我肯定还有其他曲子,您这价格开得合适,我能源源不断的上新曲子,包您这里观众满意。”

这年头的歌舞厅经理都是下海承包资产的能人,也不含糊:“明天先试试看吧,表演五首曲子,五十块钱一天,效果好我肯定不会亏待你。”

于是以前往往跳会儿舞,有些人会串场去别家,又或者看对眼的还会携手压马路去公园,今天全都来了就不走!

本来最适合三四百人跳舞的舞池,很快挤得水泄不通,不停有人挪到边上贴猪肉站排排。

好在交响乐团这都是工作服。

有点演唱会的意思了,荆小强还蛮享受的听了两秒,转身对乐队征求意见?

这种国内歌舞厅歌手们难得一见的乐团礼仪,让交响乐团的演奏手们都很舒服,齐刷刷的来了个回礼,才重新奏响舞曲。

换个时代油腻得不行的动作,这会儿在十八岁年纪演绎下,立刻换来一片欢呼声!

好在南美舞曲往往在乐器方面非常简单,一把吉他,一把手风琴跟架子鼓就够了。

翻来覆去都是那么几首恰恰恰、成吉思汗、螺丝刀螺丝刀半夜起来安地板……

只有强壮过,才明白那种自身强大的自信心。

上半身左右轻摇,胯部摇晃才是精髓,多看得一会儿,自然就有不少身体协调、舞蹈精湛的爱好者先扭起来。

荆小强在交响乐团歌舞厅的这场首秀,简直轰动!

连唱了三遍,还不到七点钟,他只能宣布晚上十点再唱,可乐队只是把以前的舞曲起了个头,就得了舞池跟周围一片倒彩声。

在月收入只有几十百来块的90年,沪海这最好的大众歌舞厅,每张门票是两块钱。

“再唱一遍!”

而且唱拉丁舞曲还有个优点,第二天荆小强买了件衬衫、沙滩裤,就趿着泡沫拖鞋上台了!

九十年代沪海舞厅的装修风格,大多都是循着三十年代百乐门的那种金碧辉煌风格。

要理解那种审美疲劳忽然出现一缕清新阳光的感受。

所以每首新歌一定会得到展现的机会,只是能跟这些经典对抗留存下来的极少。

三分多钟的舞曲仿佛瞬间就过去。

沪海最火最好的歌舞厅,其实都在这市中心的几条街上,哪怕没有手机的年代,也很快呼朋唤友的来了不少人:“听说出新曲子了!”

由于曾经粗壮成马东锡那样的彪悍身形,他对自己现在这副豆芽菜似的青涩身板太不满意了。

别看这年头全国上下歌舞厅风起云涌,但舞曲几乎都是舶来品,中文歌除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就是翻唱的《路灯下的小姑娘》,其他一水儿的外文舞曲。

连舞步都是新的!

所有人都轰动起来!

这种场面下,乐手们也极有状态,手风琴悠长浪漫,吉他提供舞曲节奏感,鼓手拍得摇头晃脑。

就算坐在周围茶座上的舞友,也全都站起来,脚下不停抖动!

其实整个晚上都是舞友们在热烈练习新舞步,后来的看前面怎么跳,有几个据说是跳舞老师的底子很好,也热心传递这种明显是拉丁舞步的特征。

其实荆小强下台就去健身了。

所以显着荆小强这身热带打扮超级醒目,他还买了个八毛钱的草帽,捏把捏把的就带着牛仔卷边,夏威夷凹顶,歪戴上台还来了个骚包的抹过草帽边手势。

这下他一个月能存一千五了。

可荆小强就是为了这种场面而重生,闭眼开口拉长音调,顺滑的外语腔调,让人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之前拉小提琴、吹小号、萨克斯的几人都站成一排,拿了沙锤、铃鼓、三角铁,跟着打拍子……

新曲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