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管得住自己,管不住熊大(1/2)
第173章 管得住自己,管不住熊大
实际上袁学姐早早就联络过荆小强,沪海电视台想邀请他做采访。
这年头还没那么多访谈节目。
但荆小强确实是个现象级的人物。
电视台那边有很多人都想抓住这个热点。
结果荆小强连袁学姐的面子都不卖,打死不去,哪怕学姐暗示自己刚拿了实习工资,可以去吃个饭。
荆小强也耍赖,就不想这时候火上浇油的继续出名。
还怕自己不够招眼嘛。
袁学姐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撒娇了,只试着小心翼翼:“那……要是这阵风过了,能不能帮我去上个节目嘛。”
荆小强看不得美女楚楚可怜的样子,叹口气:“这阵风过了,我就过气了,谁还稀罕看我的节目,我是真的不想出名,上节目的都是什么人啊,正经人谁上节目去,那节目上说的能是心里话吗?”
心理上陆曦从来没觉得这是自己的钱,甚至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离开了航空公司。
等不光是和荆小强认识,家里更有文工团背景,现在是从空姐辞职下海做生意。
包括荆小强刚到沪海时候,看见的报纸上都还在抱怨房价如此之高,控制房价势在必行。
这可不是一般的讲价,百分之一个点,那都是多少万的事情。
最后横向比价拿下戏剧学院到机场之间半路上的一处楼盘。
这也是八九十年代第一批富起来的所谓大院子弟最常见模式。
大家来看看呀,真正海静县皮草批发市场的好皮装,分别都有这些品牌,这是我们为整个海静县皮草产业做出的推荐销售,要看哪个品牌卖得最好,就合作生产登喜路牌名牌皮装呢。
于是仗着自己跟陆曦好歹吃过饭聊过天,就尽量轻松的问了个观众们都很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请问您现在经商致富以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所以从总量上来看,新房是滞销的。
那边规划的价格也就一千多。
立刻甩开膀子争夺大客户。
那些海外回来的有钱,却又怕这个体制什么时候又把房充公,不敢买。
恰恰就在今年开放了对浦东开发。
真不是他们有多大能力或者魄力。
就是这一句,才真正成了这段采访的重点。
接下来整个店在十二月下旬皮草就卖疯了!
三百多万已经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了。
一千九一平。
陆曦还带父母参观楼上:“就这套房,是我俩买的第一套!”
当晚社会新闻播出以后,房地产商就主动上门找她买自家的房!
还不止一家,然后陆曦的神操作来了。
他们有资源,更有底气知道可以把一切都扳成是市场化探索,所以民间商人们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在投机倒把威慑下做尝试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抢占空白了。
等同行的编导、摄影看见有军装在店里忙碌,就更明白人家的底气。
当然这是后话,袁学姐可能从内心就已经臣服,这的确才是配得上小强的女人。
她还故意没去问荆小强的意见,准备给他个惊喜!
当然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每天都有十多万甚至更多进账,根本就不把三百多万当回事。
小强说的肯定都是对的。
几乎把全市的皮草销售,都吸引到这里来!
连海静县的领导都赶来视察这比价的大场面,带着海静县电视台的设备,煞有其事的在门口调研拍摄。
踊跃抵达购买的沪海市民已经把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了。
他们建房都是银行贷款,工程公司赊账这么修起来,卖不出去就各种心慌。
社会上甚至有种观望的态度,大家都不当洋葱头,看谁买你的房,最后还不是要分给大家。
估计是成天都对小强心心念念,又成天都在算皮草商们的销售比较。
赶紧跟孩子爸一起去苏京路看看这个家里最不起眼的小女儿,别犯了什么错误吧!
陆曦是根本想不到电视台的传播效应。
从罗马城出来罢了。
这么多套房!
陆天宏都惊呆了,自己天天防着右岸的敌人,难道女儿却变成了大地主么?
这可是荆小强给她叮嘱过赚了钱的去处。
可能当初他俩第一套房,也给了陆曦非常深刻的印象。
于是积极上进的袁学姐,终于争取到了带队采访的机会。
所以等袁学姐从电视台那边看到有人注意到陆曦这个社会信息。
只是在帮小强打理事情,又或者是联合小强帮航司做事。
最重要是她每次骑着自行车从机场到歌舞厅去找荆小强的时候,看着那些房,肯定想象过自己和荆小强成家的样子。
一分钱不要的房子,为什么要几万十几万去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