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错过了门槛,蹉跎了岁月(1/2)

第867章 错过了门槛,蹉跎了岁月

不需要记者,自家就堆满了人手。

二楼广告公司的摄影师带头拍摄全场,三楼音乐报社更是一堆大学生记者。

提前接到通知,有兴趣都可以来听听的平京高校滚社创作骨干,怕是有五六百人。

全都挤在四百多平米的办公区里,仰头看着老神仙。

当然还有做助教的自家老大。

白莲婷安排好镜头、录像录音设备,也跟潘云燕静静的靠在门边。

甭管之前吵吵什么,可看见这样有才华的男人,就是会觉得倾慕啊。

黄叔很简单的白色老头衫外面罩件灰色对襟衫,宽松的纱裤跟布鞋,就是八十年代武打片的日常穿着。

白蓬乱的平头短发,黑框眼镜透着睿智的光芒:“我为什么说未来一定在内地呢,整个hk的年轻人,主题就是欧美文化的崇拜,很多连国语都说不好,连沟通都成问题,这样的年青一代还能写出熟悉中华文化的作品吗,如果你既不读书,又不好好淬炼技巧,连最基本的文字功夫也达不到,用什么来写词?”

说到这里,他也提起自己刚才想到的时代感。

音乐院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么过于抬高美声、古典音乐,要么着重强调民乐、民族唱法。

黄叔说的是具体操作层面的细节,荆小强反而提到的是宏观时代演变。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吃天赋。

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模拟各种乐器,又怎么一个人把这些乐器音轨组合成乐队、乐团,一个人编曲,最后配词配唱完成。

“我接着黄叔的音乐诗歌论调,随便也提一下当下的时代分水岭,大家应该有不少人知道,我们在沪海搞了个影视电脑后期制作基地,几百台电脑运算、修改电影,全新的技术连计算机系的老师都要跟着学,因为根据摩尔定律,每一年半,电脑的处理能力就会提高一倍,价格成本同期也会降一半,这意味着未来会有层出不穷围绕电脑产生的新技术,包括音乐……”

无数年轻人都听得如痴如醉,还忙着记笔记。

简而言之就是比之前能接触到更多文学作品,又没hk青年直接拥抱欧美语言放弃传统文化的全无底线。

哪怕就像《加州旅馆》那样,乐队穷其一生也就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顶尖歌曲。

三十年后,这是非常著名的言论了。

完场的时候才传递好消息:“大家不用忙着印证抄笔记,先体会感受,我们有做录像带回头按照学校发到滚社,目的是什么呢,让更多人参与学习……”

其实高手们写歌,也不是首首经典出彩,也有一定的废品率。

他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把这种电脑时代的重要性彻底传输给大家。

得咧,没有荆小强这高音能力,还真唱不上去。

其实不用,荆小强从头到尾唱了十多首各种歌曲,完美充当了无情唱歌机器来配合教学。

好学的大学生忍不住问,那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没有谁规定我们写词,一定要押韵,但押韵的存在自有道理,押了韵,歌唱起来才好听,才有韵律上的美感,这都是我们几千年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慢慢积累成文法技巧的东西,学不会就乱来,还说是玩个性,于是写出来的歌词,既不好听,又不容易记,歌词都没人记,哪里会有人唱你的歌?”

讲完历史,讲技巧。

黄叔解释:“战火离乱只是诗词音乐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年代太久,字词发音的变化太大,古代的音乐配不上后来人的发声,乐词错位越来越严重,比如江阳韵的七律是一种曲调,发韵的七律是另一种曲调,隋唐近体诗的律和绝,实际上说的都是乐曲的格式,律长绝短,绝按照今天的说法,应该就是只唱律的主旋律部分……”

有天赋的人仿佛就是天生知道该怎么写怎么做,最多只是专家稍微点拨下用什么体裁,怎么适应潮流跟规则。

但就像中文系、文学系出不了什么文学巨匠、著名作家,歌曲写作技巧研究再多,也堆砌不出来几个大师。

不由自主的徘徊徜徉在那个诗歌的世界里。

或坐或站挤满了大学生的空间里,随着荆小强的示范歌声,仿佛都回到了那个关外苍穹凄尽的天地。

这更是让黄叔气得不行,譬如现在的小年轻,歌词不讲押韵,一旦押不住就生硬的转韵吟唱。

音乐学院有作曲系科班捣鼓,填词却大多是非音乐专业。

滚社青年们骇然四顾,都从周围认识不认识的伙伴们眼里看到了狂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