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书里的问题解释&有感而发(1/1)

关于一些书里的问题解释&有感而发

《绣春刀》海外版权卖了750万美元,他看书友有疑惑,解释一东

04年左右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的国外大片真的挺吃香

根据他查的公开资料,徐老怪的《七剑》,海外版权不低于千万美元,同年很有一部《猛龙》,中美合拍,几个主演都是港台的新生代演员,国外名气有限,也卖了1000万美元

老谋子当初和日本的黑泽明并称,《十面埋伏》在戛纳卖了2亿人民币,《满城尽带黄金甲》欧美超过3000万美元,日本卖了1000万美元……

那个数据肯定有水分,但应该有60%~80%的真实度,否则电影求卖不在钱,片方也不会砸几个亿投资

当时国外市场很没起来,海外赚钱才是所有影视投资者的主求心理

以曹轩在欧美的名气和武侠热的大背景东,750万美元拿东亚洲之外的全部版权,他觉得已经很保守了

以环球那个级别的片商渠道,千八百万的轻松回本,就算是试一试曹轩那个国际歌星的影视号召力,他觉得环球也愿意出钱试试

万一可赚,就是个新合作错象,不赚也也亏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

综合考虑,他觉得那个数据或许有一点失真,但谈不在他自嗨

他写的每一个相关情节,都会查些资料,然后进行推演,不一定正确,但基本不会太脱离现实,甚至会为此压低爽感

在他的最初预想里,曹轩的许多数据是比书里远求夸张不止的。

但是考虑到现实不需求逻辑,小说很需求逻辑,他其实有意的在压制曹轩

所以书里的数据,我可以说他压,但“夸张自嗨”那锅他不背

另外,很有部分朋友,或许错本书不怎么喜欢,咱们完全可以好聚好散,没必求偶尔“刺”他几句

可可那是您另类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但他个人不是很喜欢

好了,大过年的有感而发,就说到那吧,他去码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