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一身傲骨”陆太郎,“宽宏大量”(1/2)

第555章 “一身傲骨”陆太郎,“宽宏大量”曹老板

星美的覃老板这几天很郁闷。

作为天上人间的创始人之一,背景人脉他是不缺,手上的资金也不少。

2001年杀进娱乐圈,覃老板雄心勃勃的想成为中国的娱乐大亨,如今数年过去,虽然也有一番成绩,但很难称得上成功,尤其对比曹轩的繁星。

每次电影局开会或者是相关业内大佬聚会,曹老板都是中心的中心,其他大佬都得相陪左右。

那年而立,聚会赔笑脸

那时候,覃老板含泪,发誓取而代之

很不甘心的覃老板,这两年更是开始研究繁星的发展路线,准备效仿而超之。

在他看来,繁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助力,是因为繁星院线,曹老板在娱乐圈霸气外露,被各大片商小心翼翼的捧着,也是依仗的是手里的繁星院线。

而这同样也是星美的优势所在。

【中影星美院线】由中影集团和星美共同联合打造的院线,目前市场综合排名可以稳居前五。

其中,中影在2007年成为中影星美最大股东,实现控股,而星美仍旧保持40%的股份,手上的权力也不小。

而繁星院线如今大概65家影院,银幕500块,去年年末和魔都联合争抢第一。

“覃总,放心吧,曹轩没那么牛逼,他没有一手遮天的本事,有本事他就封杀我。”

截止到2009年4月末,国内的影院数量仅有1300家出头,银幕数逼近5000。

骂完了观众和市场,陆太郎又开始炮轰排片,认为《金陵,金陵》排片太低,是因为同期有曹轩的电影,繁星有意打压他。

“说我毒,你这招不更狠。”

“怎么这么胆小,我还以为他会护着陆太郎呢。”

是,大家吃饭时,偶尔他也发几句牢骚,但真不算辱骂曹轩,更多的是一种羡慕嫉妒恨。

其实这个问题换个情商高的完全可以一概而过。

“我***,他以为他是谁?”

而繁星影视城是单纯的影院,功能单一,得慢慢在当地打名气,平均1~2年才能进入正轨。

除了眼下上映的《金陵,金陵》,陆太郎后续准备的《王的盛宴》,也是星美投资的。

“喂,曹总,是我啊……”

覃老板右眼皮一跳,强压住颤抖的声音:“又怎么了?”

听完曹轩的计划,东宫娘娘连连摇头,评价道。

……

徐老怪和林超闲被繁星签约,陈可欣则成了寰亚和星美的香饽饽。

繁星虽然势大,但陆太郎不信曹轩可以封杀他,就算可以,那也太霸道了,以后圈子的人又该怎么看曹轩。

“覃总,出事了!”

曹轩就找人把这部电影的虚伪外皮给扒下来,让所有人看清这厮歪屁股的本质,把其彻底钉死在汉奸的耻辱柱上。

曹轩和部分高层也在琢磨,万一不行,就把繁星院线独立出来,然后上市圈钱扩大院线………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项目赔了,会引起其他星美项目投资者的恐慌,如果人家闹起来,也不是个小事。

但陆太郎让他赔了,连续三部电影票房平平甚至赔钱,说明陆太郎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导演,那老覃绝不会为了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得罪我。”

华谊的王家老大原时空就表示过后悔,当时华谊正准备上市,如果有这么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对股票很利好。

哪怕是项目竞争,几乎没有什么盘外招,都是正常对决。

同为院线大亨,为什么覃老板在曹轩面前不硬气,就因为中影星美他说了不算。

要是这样算是不公平,繁星也没办法,商场如战场,繁星总不能放着好好的资源不用,非得把自己削弱再来竞争。

而且《金陵,金陵》票房失利,星美又带头撤资,让他那部《王的盛宴》成了烫手山芋,短时间内根本没人愿意接手,曹轩想使绊子都找不到捣乱的地方。

李莲杰片酬1亿人民币、刘天王1600万、金城五800万、徐才女200万,陈可欣本人拿了1000万导演费+公司相关分红。

《投名状》还没上映,陈可欣又开始折腾新电影《武侠》,覃老板仍旧大力支持。

韩三爷叹了口气,也没有多说,他和陆太郎私交其实不错,当初《寻枪》就是他一手扶持的。

覃老板将陈可欣视为星美的徐老怪和老谋子,双方从《如果·爱》就开始勾勾搭搭。

坦白说,如果按照原时空这部电影最后1.68亿票房的话,《金陵,金陵》赔是赔钱的,但并没有赔多少。

关键可以打响公司名号,提升软实力,换言之就是可以抬高公司股票。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被《飓风营救2》压着打,《金陵,金陵》票房破亿都困难。

“对外发表公司声明,表示陆钏的言论和咱们星美没关系,星美在尊重观众和同行公司,同时告诉吴副总,《王的盛宴》项目咱们撤资,让这家伙自己去玩吧。”

你清高,你了不起,但伱特么别拉着我啊!

单就这种躺着赚钱的资本,除了繁星等少数几家,不知民营影视公司羡慕的流口水。

覃老板全部答应,和他一比,曹老板都算是小气人。

平静了几分钟后,覃老板拿起手机打通了陆太郎的电话。

说完一切,陆太郎愤怒的砸了话筒,带着满身的孤傲拂袖离开,宛若为真理发生的战士。

没办法,双方发展路线不一样,万达院线依托于万达广场,自带品牌和人流效应。

到时繁星两条腿走路,一二线独立建造影院,仍旧精品影院路线,三四线甚至是城镇就与当地或者某连锁商场合作。

先是攻击国内电影市场有关这种严肃历史性题材的土壤太少,然后暗讽了一波国内观众审美,觉得电影不火,是绝大部分观众只喜欢看那些嗯没有营养的动作和喜剧。

陆太郎算是北电这些年导演系发展最好的学生,这次也被邀请荣归母校宣传《金陵,金陵》。

但是覃老板就不同了,他可以影响中影星美,甚至可以拿到许多资源倾斜,但一些关键问题是做不了主的。

想想也可以理解,没有足够的背景和人脉,出道就能让姜闻演男主,韩三爷亲自跑来客串。

虽说在繁星的打压下,港圈资本没有原时空那么强势,内地艺人也开始崛起,特别是新生代,几乎是完全超越。

由于中影星美控股权在中影手里,于是星美在前两年又专门开了独立控股的【星美国际影院有限公司】,比较青睐于高规格影院投资。

万达哪怕影院没人去,广场没凉就赔不了,繁星影视城万一没打开局面,那可就是真赔了。

不过哪怕比不了繁星,如果能对己方有较大加成,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优势了。

到时找央视或者是地方卫视直播,企鹅和繁星系媒体重点造势宣传。

不过,陈大导毕竟名声在外,又擅长房地产加成,除了繁星等寥寥几家,一句话放出来,大家捧着钱来投资。

陆太郎屁股歪归歪,但能闯出名头,手底下是有真本事的,一通诡辩,转移到电影审美不同上面,还真拉了不少印象分。

那么陆太郎这两部电影,就纯纯覃老板当大冤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万达具有得天独厚的趋势,除非曹轩也弄一个繁星广场,不然真打不过。

严格来说,这算是强行挑刺,对陆太郎造不成什么实质伤害。

大部分的影视公司老板,连福布斯都排不进去,哪有这么多钱,多数资金都是银行借贷和各种募集,赚了钱还回去,玩的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

“……”

首先,电影质量不等同于票房,很多高口碑电影票房也不多,其次曹轩的名气在这,被他摩擦的电影也多了,也不丢人。

陈大导也需要繁星院线,于是放下了《无极》的恩怨,双方短暂的重归于好。

所以,星美一直巴结陈大导,陈大导新作《赵氏孤儿》,除了陈自己的公司,星美和上影是主要投资商。

曹老板一句话,繁星院线说针对哪个电影下个电影,哪怕直接和别人开战,也有曹老板兜着。

尤其看到陆太郎拿自己当例子,覃老板忍不住又吃了一片降压药。

《三国·赤壁》后陈可欣就开始拍摄《投名状》,星美是主要投资方。

诸多投资眼都不眨,几千一顶的草帽,买了几十个,他都可以忍………

不过,随着院线市场越来越风起云涌,上面口子收的极严,投资也越来越大,没有足够的资本,一般公司根本玩不起。

“啧啧~”

但这事陆太郎确实不占理,将心比心,换个人无缘无故的把中影和韩三爷一顿怼,他也不可能做到无动于衷。

星美覃老板决定在陆太郎身上赌一把,于是参投。

繁星霸道归霸道,但其实严格来说真没干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除了橙天等少数情况,也没有欺压或其他公司,大家都是利益交换,合作共赢。

“陆导,陆导在北电宣传会上炮轰《飓风营救2》和曹轩,已经登上微博热搜了。”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其实没必要非得囤地皮自己独立建影院,租也未必不行,到时如果当地市场不行,撤销离开,成本也没那么高。

星美其实也能勉强做到这点,一些有意在中影星美上映的电影,联系不上中影,与星美合作也是一样的。

中影业务遍布业内,与圈子多家公司有亲密合作,地位超然,它是不可能也不会让旗下公司成为星美手里的刀的。

不过这样一来,投资数目就比较夸张了,单单光是用地皮抵押贷款可不一定搞得定。

这家伙本身也没啥太大的本事,混的一般,资源寥寥,平均几年一部电影。

美国,洛杉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