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日军的尝试性进攻(1/2)

第316章 日军的尝试性进攻

漫山连绵的大火到阵地跟前就熄灭了,这直接把整个阵地的范围都勾勒出来,立奇雄觉得不炸他一家伙对不起自己。

所以,就命令九四式75毫米口径山炮来个几发炮弹测试一下弹道。

比起21世纪飞在空中,已经没有什么尖啸声的炮弹来说,在这个还没有对炮弹进行消音处理的二战,老兵通常能在听到炮弹尖啸声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所以,一个老兵扑倒了自己的参谋长,然后把他拖进了自己的防炮洞。

炮弹确实是落在附近,爆炸的轰鸣声在脑子里面嗡嗡的响,迷龙也连滚带爬的钻进了自己挖的防炮洞。

龙文章晃晃自己的脑袋,把被声音和冲击波震的有点恶心的感觉甩出去。

回头看向把自己拉进防炮洞的老兵,发现是个熟面孔,喊道:“我记得你,你叫崔勇,防炮洞挖的不错,还能躲进来俩人!”

没错,俩人就算近在咫尺,现在说话也得用喊的,因为现在俩人耳朵里面嗡嗡叫,不喊,听不清啊!

崔勇也喊到:“长官,俺在老家平顶山的时候,是给人打井的!

这年月,天旱,不打井,浇不了麦子!

后续的炮击并没有马上落下来,而是直接上人进攻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并不是一窝蜂的往前冲,而是互相配合地掩护着利用障碍物交替进攻,推进的速度不快,而且人数也不多,一个小分队一个小分队的行动。

由下侦察上,很难侦查的,他们的炮兵侦察小组,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得不到那个阵地上面的火力人员配置情况。

这种在战斗后进行总结,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学习过程,让八路军的战斗力突飞猛进。

善于学习总结,几乎都是每个民族前进的特质,不可否认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很强。

日本人也是,任何种族都有那么一个谚语:

大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因为一个坑摔倒,那叫不小心;下次经过还因为那个坑摔倒,那叫忘性大;但是第三次经过还因为那个坑摔倒的话,那不叫不小心也不叫忘性大,那叫蠢!

龙文章突然觉得崔勇喊声太大了,原来是耳朵里面的嗡嗡声已经减弱了,听的清了。

俺挖洞,比别人快,有诀窍类!”

收集了,就研究,研究了就学习。

一个小队负责的面很大,每一个人之间都很分散,最起码30m以上。

“鬼子要上来了,赶紧出防炮洞,准备战斗!”迷龙着急着招呼手底下的人,从防炮洞出来,进入阵地。

白给摸了过来,跟龙文章说:“参座,这鬼子的阵型,很是诡异啊!

所以,他们现在改变策略了,要的是精确打击。

他笑着,又对崔勇说了一句:“想要当官,就先得活下来,想要活下来,就要想办法弄死小鬼子!”

龙文章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吩咐:“白营长,按照校长讲的应对这种阵型的方法,除了炮火饱和覆盖之外,就只能利用神枪手对拼了!

去安排吧!”

互相之间30米的距离,射击已经能形成交叉火力了,前后左右的火力配置,已经是日军攻击阵型的最优选,一个小分队整个散开的话,整个进攻扇面就已经达到150m。

八路军之所以战斗力提升快,就是他们每一次战斗过后,都在总结,检查自己,检查整个队伍在行动中有哪些不足,然后进行改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