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我下海咋样?(1/2)
第616章 我下海咋样?
国文社贵为国内出版行业的龙头之一,文学领域的绝对权威,建社这么多年,其实自己的图书发行渠道并不完善。
这么多年来,发行工作基本都是交给新华书店来做的。
放到二十年前、三十年前,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新华书店是全国最大的销售渠道,配合上邮局的邮订,几乎垄断了全国九成以上的图书销售,剩下的才是各城市地方书店能经营的范围。
但随着近些年的改革趋势,新华书店在国内图书市场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各地国营书店、个体书店在不断的蚕食着新华书店的市场,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体制庞大却僵硬无比的新华书店并没有任何应对策略,只能看着市场被瓜分。
所以近几年时间,有很多出版社的发行渠道正在不断的丰富,新华书店、地方国营书店、个体书店,甚至是书报摊,只要能卖出书去,出版社才不会在乎对方是什么身份。
跟那些灵活转向的出版社比起来,国文社有着跟新华书店一样的毛病,并没有及时开拓自己的发行渠道。
除了新华书店这个最大的发行渠道,再就是自营的宝文堂书店。
这样的结果当然跟国文社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关键的是人。
主管图书发行工作的副社长周兆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工作成绩一言难尽,向来饱受社内同事们的诟病。
程早春也就是试探一下,见林为民脸不红、心不跳,他脸上绽开笑容,“还是你脑子转的快啊,这个办法好。不用占社里的位子,大家肯定挑不出毛病来。李新先去干两年,等老周一退休,他再回来接个副社长的班。”
你看怎么样?”
“现在外面的工资高,我们想要留住人才,只能靠职位了。李新能力出众,平时工作也任劳任怨,提拔他谁也说不出什么。”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七,林为民一大早开车来到了石铁生家里。
“为什么不能?亚运会这不才刚办完嘛,还有奥运会呢,再干二十年绝对没问题。”
两人商量一番后,便定下了这件事。
“林老师,社长找我谈话,说让我去解决发行部的问题,只要解决好了,可以调我去通文社当副社长。这是您跟社长沟通的结果吧?”
发行部的管理混乱和效能低下导致的直接结果影响社里的效益,因此近两年来社里的同事们对周兆云和发行部的意见都很大。
“能建那么长时间?”
“知道了。”
林为民给程早春支招,突破口就在发行部。
林为民跑到石铁生的轮椅后,推起了轮椅。
“西米要做饭请大家吃饭,我们俩去买菜。”曲小伟说道。
今天是二月上旬的最后一天,燕京的天气已经在转暖,上午外面阳光明媚,也没什么风,是个散步晒太阳的好天气。
李光复的效率很高,只了两个月时间就搞定了石铁生家的装修。
李新的表情严肃起来,说道:“我决定了,还是留下来。”
“我也就是随口一说。”
“大家都住上小区?那得建多少房子?”石铁生问道。
“哪壶不开提哪壶!那是我不想混吗?明明是他们不带我。”
“刚搬家,还是别折腾了,大家出去吃一顿得了,我请客。”
“这园区绿化不行啊!”
“大家都生活都在变好嘛,再过些年,大家都住上了小区,也就不稀罕了。”
“带你干嘛?一年写不出来一篇东西。”林为民无情的嘲讽道。
“客气什么?我也是为了给社里挽留一个人才。”
但程早春碍于周兆云资格老,以前也为社里做出过不少贡献,所以也没办法动他。
郑国也识趣的给自己找了点活。
“现在知道后悔了吧?你说说,你要是当年也混文协,这大房子现在是不是也住上了?”郑国调侃道。
石铁生哭笑不得,“就这么大点地方,还用得着你推?”
为了逃避劳动,林为民推着石铁生下了楼。
李新的出走未遂只是个插曲,在老人家南巡之后,整个社会的下海潮正在成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未来两年之内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
李新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个小兵。”
曲小伟咋咋呼呼道:“铁生可以啊,现在都混上这么大的房子了!难怪大家都想当领导。”
“那哪行啊,我们都搬走了,还占着你的地方。”
“怎么样?觉得老程的条件怎么样?”林为民正色问道。
两人在院里边走边聊,隔着老远就看到,曲小伟和于华结伴从楼上下来。
几人斗着嘴那边刘海燕指着几人喊道:“我说你们几个,能不能有点眼力见?刚搬了家,还没收拾呢,就不能帮着动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