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王尚书(1/2)
第666章 王尚书
并不是所有世家出身的朝臣,都是家族利益为重的政客禄蠹。
朝廷要员中,刚正不阿,一心忧国忧民的官员也是有的。比如刚刚从大理寺调任刑部的刑部尚书王旭。
这位王尚书是太原王氏出身,真真正正的名门望族,王家历史上曾出过四任宰相,与王氏相比, 连陈氏、苏氏还有林家都只能算是新贵。
王尚书是建平七年的进士,与陈丞相的女婿安溪候同榜,这样名门望族的子弟入朝,家里一定是不惜资源给铺路的。
建平七年,皇上登基不久,先前的秦丞相尚未去世, 与林太尉一同位列三公的, 还是秦丞相,苏平的爹。这位王尚书年轻时一入朝,家里就帮他走了秦丞相的路子,投入秦相门下,成为了丞相门生。
当时林贵妃还未入宫,皇上虽然已经露出些色批本性,但与陈皇后感情还算不错,皇上又为了压制林太尉的势力扶植外戚,陈氏一族正是春风得意。
后来秦丞相去世,陈丞相继任成为丞相,安溪候不久之后娶了陈丞相的小女儿,而原本是秦党的王大人,也被陈丞相递了橄榄枝。
王大人是个聪明人,他对于陈丞相的招揽没拒绝,与安溪候一直维持着不错的私人关系,这些年仕途走得也顺畅。
只是这位王尚书,表面上是陈相一党,实际上却是个十分有原则的人,他混得好, 是因为他聪明会做人。之前他任大理寺卿多年,是个赫赫威名的青天,为人公正清廉,只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偶尔会给陈相一派的官员开个方便之门,但大事绝不糊涂,极有原则。
“今日散朝晚了,本宫还得快些赶回去陪太子妃用午膳。”萧景珩十分不要脸地说道:“尚书大人有话,不如明日再说。”
“殿下!”王尚书还想再说什么,却见这个没节操的妻奴太子抬头看了看天色,接着朝他晃了晃扇子。
但王尚书思来想去,都觉得精明强势的太子,不应该如此毫无作为。
王尚书自己听了太子的建议也是一阵无语,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去东宫也好,无论如何,今日都得说服太子站出来稳定朝局,因此王尚书立刻脚步一转,厚着脸皮跟着太子屁股后头往东宫走。
又是两日过去,一直对王尚书搪塞来搪塞去的萧景珩,这次终于停下了脚步,笑眯眯地对王尚书说了四个字:“不破不立。”
说白了就是加班饭,饭不上桌,就得老老实实干活,饭上桌了,配饭话题也都是政务。吃饱了倒是允许瞎溜达两刻钟消食。
王尚书当着安溪候的面,什么都没多说,只是叹了口气,说旁的他不管,他刑部的案子都已经快堆到天板,朝廷再这样乱下去,怕不是要干脆停摆?到时不光他刑部兜不住,其他衙门恐怕都一样,因此他不能不急。
工作餐的日常参与者已经基本就位,上首横摆的桌子是上官静和萧景珩,饭端上来时,从一堆奏疏里刨个坑摆上就行。
然而眼下的朝中形势,让这位一向处事颇为圆滑的王尚书,终于坐不住了。朝堂混乱到如此地步,忧国忧民的王尚书是真的愁得头发快白了。
因此不愿放弃的王尚书开始了他执着的努力。
啥?陪太子妃吃饭能比国家大事更重要吗?那不行!王尚书固执地拦在萧景珩面前不肯让路。
接下来,是左右两侧竖排两列办公桌,左手上位坐着正埋头办公的何凌珺,右手上位今儿被空了出来,接下来次序是左右相对而坐的冯先生和林思行,再接下来是陈齐禹和上官沐云,之后是苏青云和东宫詹事王守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