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经济外交两开花(1/2)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到底是不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实也很简单。
统计数据或许会欺骗人,但普通民众的工作和生活显然不会说谎。
对比07年和01年的莫斯科,肉眼可见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是基建,崭新平坦又宽敞的道路多了不少,这几年下来,光是新建的地铁线路就多了三条,地铁站点数十个!
原本莫斯科的地铁系统就能在全球各大城市中排前几名,现在则是牢牢地占据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无论是地铁里程、地铁线路还是地铁站点,都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遥遥领先!
另外,如果你开车在莫斯科转一圈,会发现有很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有很多被圈起来的建筑工地正在紧张地施工。
这些在01年时压根就看不到!
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外,莫斯科居民的平均收入也有了不小的增长幅度。
当初王业读预科时,几位预科老师,包括阿洁莉娜在内,月收入到手也就是三百来美刀,生活相当的拮据。
有个叫亚历山大的预科老师,每天下班之后还要背着大运动包去地铁站摆地摊卖拖鞋,才能养家糊口……
等大飞机正式投产后,再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那订单金额就有点吓人了……
毕竟这些钱还是他通过发行国债才给挤出来,以后想办法把这些国债给平掉呢。
大学教授这样的精英阶层收入则是增长了三倍,月薪超过了两千美刀!
可以说,王业的这笔投资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
中国大陆的汽车销售市场近几年已经是爆发式的增长了,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得益于王业的提前部署,俄汽集团也算是赶上了这波红利,狠狠地切了一块蛋糕!
当初了二三十亿美刀去收购沃尔沃、捷豹路虎这三大汽车品牌,还有很多人嘲笑王业是冤大头。
沃尔沃定位中端,针对东欧和亚洲市场,还推出了本土化的车型,价格下探到了日韩同类型车的水平,直接就是降维打击!
当然这也是受益于俄汽集团在莫斯科和中国都建有大型生产基地的缘故,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各种费用,所以才能拿得出优质低价的车型。
毕竟大毛这边好歹还有相对健全的工业体系,这几年像汽车、机电产品、互联网、基建工程等都搞得不错。
因为那会很多人认为这三个品牌基本已经完蛋了,想要把它们救活,可不只是收购的这点钱,后续还要投入很多资金。
尤其是沃尔沃,车子品牌定位相对不高,又是“国产”,所以在俄罗斯本土的价格算是很便宜了,车子质量又好,所以这几年卖得非常好。
就算是大学教授这个级别的精英,月薪也不过五百美刀左右。
这样做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本来王业也没想过要重回前苏什么的,说真的,就周围这帮穷弟兄,收回来图个什么呢?
除了经济方面的工作,在外交方面王业也做了不少努力。
基于这个销量,俄汽集团在2006年的营收也来到了惊人的六百多亿美刀……
主要是谈商务合作方面的事情。
以前是俄罗斯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所以大家都在犹豫,现在不但有了完成的配套产业链,而且欧洲车企都已经抢着过去投资建厂了,那日韩的车企自然也不甘落后。
在八月份时,王业还抽空率团前往日韩两国进行了访问。
凡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莫斯科居民,想要换车时,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沃尔沃了。
当然,在政治上,大家是各过各的,互不干涉。
王业前两年已经指示俄汽集团在中国大陆开设了大型生产基地,生产出来的车辆直接供应大陆地区销售,主要生产沃尔沃,而路虎捷豹依旧保持“进口车”的身份,卖的价格比较高。
然后口碑再反馈到欧洲市场以及北美市场,口碑就这么一步步打响了。
真要是如王业前世那样被阿三收购走了,那路虎的口碑真就搞砸了。
…………
在韩国出访时,李富真也找了个机会,在晚上偷偷溜进了王业下榻的酒店,去通宵“汇报了工作”……
虽然像丰田、通用、大众、福田这样的超级车企销量能达到五百万以上,但他们的品牌定位比较低,车型价格低廉,和沃尔沃都没法比。
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并不需要等太久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所以王业就想着来个主动出击,和日韩的那些大企业们面对面沟通一下,拉一些投资回来。
2006年销过百万台!
韩国企业还好一点,上次三星那边不是就主动过来考察,还和王业见面讨论合作的事情。
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甚至是行政命令,让这三个品牌在东欧和中国变得耳熟能详,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
所以这么搞下来,王业等于是在经济上又把东欧这些国家又组织到了一起,有点重回前苏时期的意思了。
这样的收入,在莫斯科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生活,那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了。
他现在兼任着国家外事委员会主任,所以在外交方面也有不小的发言权,而且在他的努力之下,通过集保组织和经济互助合作组织,也把周边的兄弟国家都给绑上了大毛的战车。
看起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但其实大毛在这方面就占了很大的光。
当然了,在俄罗斯生产的汽车不止是面向本地市场销售,还可以出口到整个欧洲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