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7章 朱元璋的血压都高到爆表了!!(2/2)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简直比被人当众给了一耳光,都要更加的侮辱!

差不多都快比他都爹少活十年了!

你要是听了真正的大明战神的操作之后,你还不得被整的直接躺在地上?

“至于陛下你所立的铁碑……不说也罢。”

朱瞻基说起来登基了十年,但实际上连他那个身体一向不好爹,都没有活过。

“不过陛下你也要想开一点,毕竟他在位了十年,比起他之在位了十个月的老爹,已经强太多了……”

结果现在,又出现了一位以皇帝之身,再度御驾亲征攻打蒙元的狠人皇帝。

年龄相差的很大。

只可惜,轮到接下来的孙皇后时,就拉了……

一众庙号里,也没有堡字。”

当然,也不是他能比拟的。

只可惜,那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美化过的孙皇后。

后世人怎么没事了,就喜欢弄一些这种哨的称呼?

“宣德多少年去世的?!!”

就比如明堡宗这个事。

宣德十年正月,宣德皇帝朱瞻基病逝于乾清宫。

“砰!”

这太监也真的是太过于嚣张跋扈了!!

觉得这朱瞻基和朱高炽,活的太短了。

这就刺激成这样了?

比如吕雉,比如武则天……

听到韩成的话之后,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竟然是这样?

朱元璋一愣。

并且,二人在位的时间,还被称之为‘仁宣之治’。

一念及此,朱元璋心中对朱瞻基这个重孙子的看法,有了不少的改变。

这明堡宗朱祁镇,幼年丧父,在这等情况下,竟还是一手将势力很强的武勋,给按的奄奄一息,是真的不容易。

总觉得这所谓的明堡宗的堡,听起来有些奇怪。

正在那里感慨朱瞻基英明,并觉得朱祁镇不容易的朱元璋愣了愣。

但这让宦官坐大又是什么道理?!”

说明他打出来的战绩,还是很可圈可点的,不然也不会深入到漠北了。

大明的运气是真不错,竟然是连着出了三代贤后。

但疑惑马上就再次升起。

免得朱元璋,朱标二人突然听到扛不住。

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明堡宗出自何处,有什么依据,又有什么含义。

不论是马皇后,还是徐皇后,亦或者朱高炽的张皇后,这三位不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非常的可以。

总觉得,这叫门天子,踹门天子不是好称呼。

但真的听到了后世的这些糟心事,他又怎么可能不烦闷?

不为之忧虑?

毕竟这是他一手建立的大明!

砸铁碑的这太监,就是这位王振。”

朱元璋已经是郁闷的,牙根痒痒了。

不仅仅活不过,就连生儿子都生不过他这个祖宗!

当真是丢人!!

很多政策其实都有延续性,比如元朝兴起的妃嫔殉葬制度。

稍稍沉默一下,望着韩成道:“那到了后来,这孙氏是不是还是成为皇后了?”

朱元璋有些迟疑的开口。

没有带走?

哪怕是隔了好几代了,那也改变不了这些。

“这么说来,是那孙氏开始乱政了?”

还算这家伙有些良心,没有将咱的铁碑给忘记。

虽他之前,曾与马皇后说过,说他心态早就已经放的非常平,不会因为后世的诸多事情而烦闷。

作为皇后的胡氏无子,孙氏给朱瞻基生下了长子,再加上他们二人的感情在,那胡氏皇后之位被废,孙氏取代胡氏成为皇后,很容易就能想出来。

永乐大帝没有选孙氏,而是给朱瞻基定下了胡氏。”

朱瞻基早死,年仅九岁的孩儿登基,这是朱家第一个孩童天子。

在读书做学问等事情上,不是老朱能比的。

毕竟她是太皇太后,而不是太后,和朱祁镇之间差着一辈人。

朱标这个大舅哥,就是不一般。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思绪翻涌了一阵儿,又连着深吸了几口气之后,还是很快就缓了过来。

反而对张家人的升迁,格外的小心谨慎。

不愧是自己的标儿,学问就是深。

很容易就会形成后宫干政的局面,造成混乱。

但随后,朱标的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

孩儿一番仔细思索,都没有想起来有谁用过堡宗这个庙号。

朱瞻基看出来,孙氏不适合执掌大权。

张皇后接受了朱瞻基的安排,在朱瞻基去世后,协助管理朝政,将事情处理的紧紧有条。

二人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过分!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别的称呼,比如叫门天子,踹门天子。”

一开始时,庙号是一个极其严格的事,一般只有在位期间,做出一些突出成就的皇帝,才能拥有庙号。

这……只需要想想,就让人觉得无限激动。

踹门天子?

这分明就是直接给朱元璋,来了一记重锤好吧!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又见到朱元璋此时的状态,韩成这才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

“那个……他宣德十年正月没的。”

朱元璋气的一拳砸在桌案上。

让张皇后管理朝政,协助朱祁镇管理国家。

说到这里韩成有些感慨。

韩成知道朱元璋在期待什么。

朱标道:“父皇,孩儿觉得明堡宗的这个庙号,有些奇怪,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任皇帝,一般都是太祖,接着再出现一位强势的二代皇帝,就是太宗。

所以孙太后就坐视王振做大……”

“岳父大人,大哥,有些事情一开始看起来,挺不可思议的。

这些都有讲究。

可结果却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包括朱瞻基和孙氏二人都如此。

他倒是要看看,这些后辈人是如何造孽的!

见到朱元璋执意要听,韩成就也不再推辞,开始给朱元璋讲述这铁碑的事情。

耻辱!!

真的是太耻辱了!!

因此又硬生生的给忍住了。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按说,庙号这东西都是有迹可循的,正所谓‘祖有功,宗有德’。

当然,若是按照大明风华之中孙皇后的形象来看,这确实又一位贤后。

王振很会来事,至少在讨皇帝欢心和皇太后欢心上面,还是很强的。

但就算是这样,也一样是有它的规律在。

什么玩意?!!

韩成的一句话说出来之后,直接就将朱元璋的血压,都给整爆表了!

结果韩成却摇头了:“并非这样,永乐帝迁都的时候,特意将铁碑带到了北平,给重新竖起。”

“咋就不说也罢了?”

将太多不属于她做的、彰显勇气和决断力的事情,按在了她的头上。

是他的后世儿孙。

既然自己的铁碑没有被老四丢在这里吃灰,那韩成为何还要那样说?

是这些人无视了自己的铁碑,将铁碑上后宫不得干政的训诫,当成屁放了?

努力不让张家,成为权势很大的外戚……”

“是朱瞻基,为了制衡外朝,就令人给宦官办学堂,教授宦官读书写字……”

“并没有。”

解开的同时,对于韩成所说的张皇后,都非常的欣赏,甚至于还带着一些感激。

朱元璋相信,老四朱棣在经过了多年历练之后,眼光定然不差。

听韩成这样说,朱元璋倒是明白了:“可是这孙氏人不行?”

当初定皇太孙正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必然是孙氏无疑。

哪怕全天下大部分都娶不到女人,他这里也不可能娶不到。

张皇后在朱瞻基刚登基的时候,就协助朱瞻基做过一些事情,很有章法,也很有分寸,是大明的第第三位贤后。

皇太后孙氏的权力很不小。

“标儿,咋了?”

“这又是咱哪个不肖子孙做的?!!”

“这瘪犊子玩意,就这还是大明六边形战神?他战个屁的神!!”

皇太孙的妻子,今后是要成为皇后的,孙氏为皇后,她坐不好这个位置!”

愤怒之后的朱元璋,忽然间望向韩成,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但是做皇太孙的妻子却不成。

“这是老四迁都之后,把咱的铁碑留在南京这里了?”

他人刚死,好孙子朱允炆,就将自己留下来的诸多事情,都给弄了一个面目全非,妥妥就是要二世而亡的样子。

历史上这种事情,是一点都不少。

任用三杨,英国公张辅等人。

然后又是一喜。

“你立下来的铁碑……被太监给砸了。

至于‘哀宗’‘思宗’这些,则是对应亡国之君。

对于朱瞻基的看法,也再一次发生改变。

朱元璋是真生气,也是真的憋闷。

他这一刻是真愤怒,真的失望!

孙氏算是朱瞻基的童养媳,很早的时候,就被仁宗皇帝朱高炽皇后的亲娘所推荐,被接到宫中,和朱瞻基一起生活。

他堂堂大明开国皇帝,立下来的、明确记载了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碑,竟然被人砸了?

比如‘中宗’‘宪宗’为中兴之主。

在今后,权势还不断的扩大……”

朱元璋觉得应该就是如此。

而且,砸铁碑的人,还是他娘的死太监?!!

朱元璋瞬间就暴躁了,只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这种侮辱,是前所未有的!

有种被太监骑到头上拉屎,棺材板给掀了,对着自己使劲蹦跶的感觉。

听了他的安慰,朱元璋变得更加难受了。

“韩成,这是咋回事?”

朱高炽这个胖孙子在位十个月没了,重孙子朱瞻基在位十年没有,两个人在位的时间,加起来连十一年都没有!

虽然他的功绩,可能比不上老四,但只听听他能够深入漠北这一件事,就能知道,此人不简单。

而三杨也在这几年间,先后去世。

韩成道:“并非如此,永乐帝当初并没有看走眼。”

不过,随后想起自己在历史上,还没有活过自己的父皇,连一天皇帝没做就去世的事情之后,就变得更加难受了。

现在听了韩成所说的,孙皇后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又一次在考虑,是不是要将之延续下去了。

韩成犹豫一下,望着朱元璋说道。

可现在,偏偏孙氏成为了皇后,在子幼母壮的情况下,又没有祸国。

就他的身份地位,不论如何都不可能缺少女子。

韩成点点头:“永乐大帝觉得,孙氏这人做妾可以,人长得好看,也有些小聪明在。

并没有?

朱元璋闻言一愣。

看看这家伙,都生的什么玩意?!

但很可惜,朱元璋所期待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随着我的诉说,你们二人很快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孙氏在后来,确实还是成为了皇后。”

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

大明战神?

怎么又是大明战神?!!

朱元璋的目光缩了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