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修炼(2/2)
是的。刘栋也感觉到了,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学习材料太多了,学什么,哪个优先,这都是以往时代没有的烦恼。但是,筛选出优质的材料用来学习,也是对于他们的考验。
学,肯定会优于不学无术。有的放矢的学,肯定要优于浅尝辄止,广而不精。很多时候的锻炼,往往需要几十次、上百次的阅片,尤其是在有思考的情况下的阅片。结合国内外的专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是王道和正道。
大多数医学生甚至说有一部分已经工作的临床医生,或许一辈子都达不到大师的高度。
在临床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时间有限,各种事物繁杂,就算他愿意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医疗技术的学习中去,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达到满意的高度。而且,工作总体来说简单但劳累,多付出的时间,一时半会也换不来能够折现的成就。
所以,普通医生往往满足于临床工作所需,费精力到自己科室疾病所覆盖的x线片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阅读理解中去了。超出了自己科室疾病的范畴,可能也就是对于外科手术都要避免肺感染等禁忌症之类的,看多了有些印象。
当然,有时候有些上进的想法,但大多数很难坚持下去,对于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阅读理解就只能维持在熟悉的层面,达不到专精。
能有个基础的认知,对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病灶,通过和周围正常结构的比对,也容易掌握,但是那些结构是什么名字,还是需要和教材比对后,一遍遍的记忆,才能掌握。
比较难的是磁共振,它的成像原理和其他的有些不同,但是下过功夫的人,自然会不同于不懂装懂的。
刘栋在获得超声技能的时候,就晓得了影像阅片的能力,对于外科医生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超声诊断声像图,是穿刺或者进行经皮操作的医生的“另一双眼睛”。而x线透视,是骨科医生或者进行介入手术操作医生的“另一双眼睛”。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虽然不实时,但是隔着层帘子看屋里,也好过摸黑猜里面的样子。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人与人的差别很大,有时候,他看到附属医院这些“高端人才”,可能是个“五五开”的标杆。但是,要知道,这已经是很好的医疗平台,那些前来进修的,除了在担任科主任或者有可能担任科主任的人比较好学,其他的也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当然,多数的简单手术,对于定性、定位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打开术野通过肉眼再进行验证,也是够用了。这可能就是许多医生放弃精研阅片,看看没有大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就做手术的原因了吧。
但是,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进步,要避免对病人的创伤,还是要尽量利用一切的武器,这就是看个人的修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