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钉子走廊,血肉防线(2/2)

这也是李剑和穆红云确定的核心思路,要想榨出地星盟的最大潜力,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胜利”。

后方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乾辕的人心士气将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

阿留申走廊后的广袤荒原,已经被改造成了战争堡垒。

一本虚构的小说,看着里面的主角开疆拓土,疆域一点点扩张壮大,就能让人迷醉高朝,更何况这种真实无虚的体验,这足以让地星盟所有人狂热。

长久的僵持会让人疲软,而失败则会让人清醒和反思。

但死掉的人不会说话,活着的人都还好好的活着。

地星盟兵锋在这道防线上僵持了一年多,除了丢下无数尸体外,成效极微。

地星盟的力量是持续从地星盟所有城邦抽取,然后跨越数千公里,通过阿留申走廊这条窄长的通道,投送到战斗前线;

而乾辕,却是梭哈,将十几年来的山寨成果一股脑全都堆在这个防线上。

蒸汽飞艇持续投入前线,与乾辕的山寨飞艇进行空战,互相兑子拼消耗;

蒸汽轮船无法深入海域航行,但却可以沿着阿留申走廊两侧浅海行动,对乾辕防线,乾辕驻地骚扰、炮击。

如磐石一样堵在阿留申走廊后方,成为所有地星盟前线将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若是他们还能侥幸成功活到这场战争结束的话。

前线那不屈的抵抗,热血而惨烈的战斗。

对不明就里的敌我双方来说,会造成一种假象。

隐龙会公布的种种划时代药方通过种种渠道流传到地星盟手中。

而这,又耗了地星盟十年之功。

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再如前次那般直接公开在所有人面前。

若非知道这内里的本质不同,他几乎要怀疑,这是“世界线修正力”在发挥作用。

这一种种几乎跨时代的乾辕药剂,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完全可以抵消地星盟在蒸汽科技上获得的优势。

地星盟开始从后方城邦大规模迁移人口来阿留申走廊沿线定居,并抽调海量物资,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而不能是“僵持”,更不能是“失败”。

而后,地星盟终于改变策略,不再莽冲硬打,不再搞事实上的添油战术,而是选择了一条见效更慢,但却更加稳妥的方案。

铺天盖地的蒸汽飞艇,蒸汽机炮,在大地上绵延数百公里的防线……

地星盟可以利用成群结队的飞艇队伍将其积蓄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投送到数千公里之外。

“献祭”于此的人命,数倍于地星盟硬推阿留申走廊的消耗。

普通人更是完全无法在此生存。

连续两次获得战略级的胜利,却也终于感觉有些后劲乏力,于是,进入修整期。

虽然这无法完全杜绝,依然能够找到一些零星的产出,但至少可以确保地星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的量产。

而随着与乾辕内部的毒瘤建立起联系,节节胜利的地星盟没有懈怠,反而异常警醒。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尽一切可能让乾辕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降到最小。

……

这些药剂理所当然的便成为了地星盟上下最为珍视之物。

不仅人走得干干净净,他们这些年来的一切建设成果,也被他们在临走前毁得干干净净。

更重要的是,对这场战争的幕后操盘手李剑和穆红云来说,他们是要利用地星盟这柄“重锤”,将其利用到极致,给乾辕以最大程度的锤炼和刺激。

何况,看着地图上属于敌人的(乾辕)的版图一点点被地星盟蚕食,如此明显的此长彼消,在这样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足以压服地星盟内部一切杂音。

但单就在这条防线上的局势而言,一开始,甚至是乾辕占优。

毫无疑问,这些蒸汽飞艇、蒸汽机炮都是乾辕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比照着地星盟的成果山寨仿制出来的。

这个血肉磨盘终于一点显出颓势,最终,见事不可为,乾辕一方当然没有硬拼到底,而是果断后撤。

从表面上看去,这似乎走回了李剑“前世”的老路。

时间拖得越久,看似节节败退的乾辕反而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啃。

才刚停下来喘了一口气的地星盟就不得不再次紧张起来,对乾辕再次亮起了肌肉。

与此同时,乾辕内部借着地星盟修整喘息之机,则开始了自我“清洁”,各种顽固的毒瘤在锄奸队的刀锋下被迅速铲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