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忙碌的京师(1/2)

第53章 忙碌的京师

虽然从万历一朝开始,明朝的吏治就已经烂透了,万历时期官员只退不补,全国各地官员缺额高达近三成,尽管万历之后这种情况得到逐步改善,但是至今都仍是一笔烂账,导致吏部对各地官员的情况也并不清楚。

所以面对各地官员的请罪奏疏上所写的内容,吏部也只能是比对几十年前,也就是万历十四年之前遗留的一些档案,来进行推断和猜测,判别奏疏内容的真伪。

对此,朱天启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毕竟就连当朝吏部都查不清楚的事情,史籍里就更找不到什么靠谱的记载了,也只能糊涂账糊涂算了。

好在朱天启也没指望仅仅靠各地官员“自查自检”的一封请罪奏疏,就把大明朝的吏治给整治明白,他只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自查自检”,能够稍微改善一下全国各地的吏治,顺便也算完成了一次摸底调查。

所以他没有要求孙承宗、徐光启和吏部、兵部的官员们,一定要多么严苛地去审查这些请罪奏疏,而只是吩咐他们,把那些内容“超常”的给挑选出来,着重调查。

所谓内容“超常”,不光是指问题大,问题多的官员,同时也包括那些问题小,问题少,甚至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官员。

问题大和问题多的官员,倒并不一定是现任的官员有问题,但一定是这块儿地方存在问题,所以需要着重调查和处理。

而问题小和问题少的官员,则很可能是在刻意隐瞒罪行,需要着重调查,当然如果调查发现确实没有问题,那么就说明这些官员还算清廉,发掘出这样一批官员来,也不算是白费了功夫,将来都是可用之才嘛。

总之,还是要多抓几个典型出来的,挑几个问题大但诚实的给赦免了,证明自己是言出必行,说不追究就不追究,让那些还在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官员们安安心。

如此一来,各省府州县和卫所的官员们,即便是本来还在犹豫的,也不得不早下决心,乖乖地写下自己的请罪奏疏,交给前来传旨的钦差大人了,毕竟他们虽然人不在京城,但京城里近些天发生的事他们却是早就打听到了。

那些不说实话的可是都被砍了头了,连审查议罪的流程都省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皇上这一次是要来真的!

对于这些本就要的钱,朱天启倒是没有一丝的吝惜与不舍,十分爽快地从内帑里把这些银子拨发了下去,去内承运库取银子的差事就交给了王元宝和朱由检。

本来这内承运库就是由太监负责管理的,让王元宝一个人去办这差事就足够了,但是朱天启对王元宝还不是百分百放心,所以则以出库银两甚巨为由,让朱由检协同办差,目的就是让他们二人互相有个监督。

具体工作就是,先由孙承宗和徐光启领导着户部、吏部和兵部对官员们的请罪奏疏进行审查,有问题的需要上报给朱天启,由朱天启定夺,派遣锦衣卫前去调查拿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