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江户城破(1/2)
第223章 江户城破
就目前倭国国内的状况,德川幕府已经很难做到动员江户军民同仇敌忾,抵御明军了,不说大明与倭国开战以来,德川幕府率领的倭军便节节败退,被按在地上摩擦,倭国人对于明军早就闻风丧胆了。
就说现在外面的舆论,对于德川幕府来说也是绝对的不利的,现在各地都在传播着德川幕府愚昧无能的言论,倭国人对于德川幕府的不满情绪也一直在倭国国内弥漫。
所以与其说倭国人痛恨明军,巴不得与明军拼命去,倒不如说,倭国人更加痛恨德川幕府,受舆论影响,越来越多的倭国人认为,正是德川幕府的愚昧和无能,才导致如今这种局面,让倭国遭受战乱的危机,给倭国人带来了苦难。
江户的倭国人也是一样的心思,他们本来是打算抛弃德川幕府一走了之的,但是却没想到德川幕府反倒还不许他们离开江户了,而且还要逼迫他们留下来与明军死战。
江户的倭国人们顿时就炸了锅了,事到如今,大家不聚在一起闹事,追究德川幕府的责任就不错了,德川幕府竟然还想让大家留下来给他们卖命?简直是太过分了!
一瞬间,江户的倭国人们便开始自行串联了起来,他们自发地形成了反德川幕府的联盟,甚至很多武士和达官显贵们都加入了其中,他们大多是在德川幕府手下混得不得意,早就对德川幕府十分不满的家族,包括一些之前丰臣秀吉的支持者。
很快,德川幕府便被反抗军的联盟给包围了,德川家光哪里能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情,六人众中之前提议号召江户军民誓死抵御明军的四人顿时也慌了神,三浦正次亲自穿上了盔甲,说要率领手下的武士家臣出去平叛。
阿部忠秋也手握武士刀表示要与三浦正次同去,德川家光没有开口,表示了默许,另外的二人太田资宗和阿部重次只要也一同跟了出去。
他们四人的藩地都在江户的周边,要么处于武藏藩内,要么就在周边的藩内,比如带头要出去平叛,非要与明军死战的三浦正次,他的藩地就在如今被明军占领的下总藩,所以他自然是要去拼命的。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有的人的藩地还没有被明军占领,那么等明军打过来,攻下了江户,占领了武藏藩,大家失去藩地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
所以这些倭国人也认定,明军此次入境攻打倭国,目的就是为了惩罚冒犯大明的德川幕府,帮助倭国人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重新建立新政权。
德川家光此时已经完全没了主意,如今就连江户城都大乱了,江户城里的倭国人都已经开始反抗起德川幕府来了,那么想要击败明军,就更没有可能性了。
吴三桂担心倭国人自焚城池逃亡,便赶紧催促明军加快脚步,朝江户城冲了进去,而后更是顾不上理会乱做一片的江户,直接朝着中心的幕府冲去,大火正是从那么燃起来的。
但是倭国的天皇权力被架空也不是近百年才有的事情,不说自镰仓幕府以来便是幕府代为执政,就是再往前,那也是关白代为执政啊,真正天皇掌权的时期实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时候天皇都只是一个“吉祥物”。
一个时辰之后,太田资宗满身是血地慌忙跑进了屋内,告知了德川家光,三浦正次和阿部忠秋已经阵亡的消息,而且现在反抗军已经杀入了幕府之中,可能很快就要冲到这里,太田资宗请德川家光速速随他离开这里,他愿意护卫德川家光逃出幕府。
倭国的政体十分特殊,与大明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并非说自己攻占了江户,这个倭国德川幕府的老窝,拿到了倭国德川幕府的首领,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的尸体之后,便可号令整个倭国投降,向大明臣服。
然而听闻这个消息的德川家光却满脸悲戚地一动不动,他感觉德川家的颜面已经被他自己给丢光了,即便今日他能够在太田资宗的护卫下逃出去,但是如今连江户城的倭国人都不能容他,这天下还有哪里能够容得下他呢?
万念俱灰之下,德川家光缓缓从怀中拿出了一把怀剑来,对太田资宗说道:“资宗,你愿意为本将军介错吗?”
如今明军虽然占据了江户,然而江户中心最繁华的地带却被烧了个精光,吴三桂除了得到一具还不能确定是否是德川家光的尸体之外,别无收获,所以心里也是懊糟的很。
等到吴三桂冲到幕府前时,整个幕府已经或作了灰烬,气得吴三桂破口大骂,不过正在此时,却见从对面走来了一队穿着破旧铠甲,手里拿着乱七八糟的武器的倭国人。
吴三桂在江户城前修整完毕,整顿兵马准备向江户城发起进攻,然而他刚刚向前进军不过两三里路,便见江户城中火光冲天,江户城中也是一片嘈杂纷乱的景象。
吴三桂只好派人先把尸首都给收敛了,随后又吩咐明军先把眼前这队来献尸体的倭国人给带回去,问明情况。
据反抗军们描述,他们冲入幕府之中的时候,正好目睹了德川家光切腹自尽,是由幕府六人众中的太田资宗来给德川家光介错的。
而在大多数倭国人的心目中,他们真正拥护的还是他们倭国的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对于幕府架空天皇的行为是心存不满的,所以现在趁此机会,他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恢复天皇执政的原始状态。
吴三桂见状,便示意身边的明军上前去查看那个被斩首的尸体,看尸体的装束十分华丽,应该是个大人物,吴三桂猜想,很可能是倭国的首脑人物,不过明军里面谁也没有见过德川家光,自然也无法辨别真伪。
太田资宗一边朝德川家光走过来,一边用袖子擦拭着自己手中的武士刀,“既然将军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那么能够作为将军的介错人,是我太田资宗的荣幸!”
随后,明军抓到了一个倭国老僧,这个老僧年轻时候曾经去过大明求学修行,所以精通汉话,吴三桂指着他来给自己做翻译,自然是没有让明军难为他,而且还好吃好喝地款待了他一番。
这个倭国老僧也不错,本来就是个亲明份子,对倭国这些年来的作为早就看不顺眼了,所以对明军那是十分配合的,心甘情愿地给吴三桂做起了翻译官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