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处置(第七更)(1/2)
第78章 处置(第七更)
但是,等他们参观了水泥路和水泥房之后,自然是想打听昨天闹出名的张一凡是哪个了。结果,一来二去,他们便知道了,原来是张一凡在读书识字,并且读得还是启蒙学童用的《千字文》,这一下,就轰动了。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这个张一凡,向朝廷献了水泥国宝,从而赢得了参加比试的资格,有机会迎娶大明朝大公主。
按理来说,这样下血本,那肯定是才华横溢,至少有把握去问鼎状元之才,才会这么做的吧?
结果倒好,竟然是目不识丁,还要从《千字文》开始学习的文盲!敢情这是先定下了目标,然后才开始冲击状元位置的?
这……简直是难以想象,非常地难以想象!
是说他何等的自信,还是何等的傻缺?
疑惑之下,以至于张一凡这事,反而成为了比水泥更热门的话题。这些人参观完了柳家村回去的时候,也把这个事情传回了南京城。这其中,就有包括李善长的外甥丁斌,也回去禀告这个好消息了。
如果说,昨天的张一凡,是在朝堂上出了名;那么今天开始,他在民间也开始有名起来,并且这个名气的传播速度,远比一般当官的都要来得快。
有夸他的,那是说有志者事竟成!
有嘲笑他的,那自然是说柳家村有个大傻子!
还羡慕大公主的,便在说要是自己有一个这么仰慕自己的该多好!
有愤怒他的,那是在喊着说他如此藐视天下读书人,真是要气死了!
虽然他有个当大官的爹,还有一个当小官的叔,可问题是,五兄弟吃穷老子,家里穷得叮当响,怎么可能还有鸡鸭鱼肉吃。
在读了三遍之后,郑敬学便对张一凡说道:“你自己先读,哪些字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就圈出来,我再重点教你那些不认识的字!”
水泥这个事情,户部和工部争夺之后,最终被洪武皇帝定为工部所管,负责全国官道和兴修水利之用。类似盐铁专卖,只能朝廷拥有,在优先朝廷之用后可卖给民间。几个藩王和韩国公等六大公爵首先获得御赐水泥十包。
张一凡听了,便看着书读了起来:“天地玄黄……”
可如今,眼前这位,是他亲眼见证的,离过目不忘的本事也离得不远了。
……
于是,《三字经》的读书声,又开始响了起来。
那位洪武大帝,定下的俸禄,如果只是当官的一个人用,那肯定是够的。可问题是,那些俸禄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用的。比如这位先生的家里,能看出来,估计是全家人都指望着他爹的俸禄。
这种事情发生,洪武大帝肯定是要负一定责任的。这也是为什么贪官杀了那么多,却根本杀不干净的原因之一了。
郑敬学吃着,露出了幸福的脸色!
张一凡见了,有点诧异,因为他知道,没肉吃的,才喜欢吃肥的;不经常吃的,会吃半肥半瘦的;只有经常吃的,才专挑瘦肉吃。
随后,先由礼部这边进行初步筛选,最终名额定在一百人。然后再由东宫派人过去筛选,定出最终的十人,再进行殿试,由洪武皇帝亲自出题考问,点出驸马一名。另外九人,可直接转入国子监为监生。至于皇帝考问什么,谁也不知道。
这么想着,张一凡没有说话,只是琢磨,看回头怎么帮下这位先生。
总之,张一凡开始出名了!
因为他知道,读书就有这样一个假象:跟着先生念,感觉是会了,然后一旦真得自己来念,记性好一点的,也会在念几句之后卡住;至于记性不好的,可能开头就会卡住。
郑敬学听着,不由得微微点头,还行,竟然没有在开头卡住,都读对了……嗯,已经读到这里了,不错……咦,竟然能读到这里,这记性很好了……
“什么?”郑敬学一听,有些意外,回头看向他确认道:“你刚才说都认识了?”
虽然才接触了一天而已,但是,张一凡对这个郑敬学很有好感。不只是因为老师,也可能是因为对方也是年轻人,没有想象中的道学规矩之类的。因此,张一凡想着,是不是能帮帮这位先生。
郑敬学这边,会一直住在张一凡家,抓紧时间辅导张一凡的功课。但是,每天的成果如何,也要他写一份信,然后交给一个侍卫带回燕王府。
虽然说不是韩国公府,而只是太仆寺丞府上而已。但是,不管如何,李家也确实丢了个大脸。朱棣表示,韩国公心眼很小,让张一凡小心防范报复。
郑敬学听了,不由得嘴角微撇,露出一丝嘲讽。
经过郑敬学的领读,张一凡看着这些繁体字跟读。
另外,朱棣那边还给他带来一个消息,就是李家那个管事,当初跟随李佑一起到水泥作坊的那个,被李家吊到府门口打了一顿,据说要吊三天。
一听这话,张一凡先是一惊:当官的,家里还没钱?还要干农活?
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了,这是洪武朝啊!
洪武皇帝下旨,天下有意想当大驸马的,到礼部报名,为其一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