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上了老四的船(2/2)
当然了,贷款是以香山县户籍的人为主,需要担保,额度大了还要抵押;但是存款却没有这个限制,也方便了那些外乡人。
总之,以前的香山县,是偏僻之地,除了香山县本地人,压根就没有什么外人来;可如今,香山县这边,外地人越来越多,来赚钱打工的同时,也开始繁荣香山县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历朝历代以来,为何匠人的地位低下,不是没有原因的。”
朱元璋听了,也是点了下头道:“有点难以置信,该是老四笔误所致吧?”
通过他们,张一凡对这些海盗的底也摸得很清楚,根据他们的擅长,当即分出了一千人在淇澳岛上开荒种田;
三千人左右组成香山县施工队,当免费劳力施工之用。
再有一千人左右,成立香山县捕鱼队,专职捕鱼;
五百人左右补充进了原本已经成立的客运和货运船队,负责跑广州和东莞两条航线。
很显然,朱元璋在军事方面的眼光,那是绝对厉害的。
朱棣一听,顿时乐了,问张一凡道:“我们两人,这是互相吹捧么?”
朱元璋听了,有点意外。因为他发现,一般情况下,自己这个儿子对于女婿提出的一些观点,都是持赞成态度。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有不同意见,这倒是少见。
张一凡倒是不好意思了,这些理念可都是后世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无非是广告之类的,被这位永乐大帝这么夸!
“你看看,老四发来的奏章!”朱元璋似乎有点感慨地说道,“这个张一凡还真是能了,上了老四的船,就又想出了好东西了。”
“哈哈!”
张一凡这边很忙,忙完东边忙西边,忙完西边忙北边,总之,各种事情都要他来做总得指导,在执行过程中也离不开他的关注。以至于他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愿望,都没法实现,每天都在处理事情。
朱元璋听得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些欣慰之色道:“不错,这就是现况,这小子的想法,还是异想天开了!”
只听朱标认真地回答道:“儿臣观那些工匠,多是粗鄙之人,所学皆为师傅所授。且师傅教授徒弟,往往会藏一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全部传授,即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儿臣很难想象,那些工匠能推陈出新,改造出更好的东西来。”
并且因为快要过年了,香山县百姓手中的钱,比任何一年都要多。且能预料到,在驸马县令的治理下,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因此,对于这个过年,他们也都格外的慷慨。
朱标听了,很是好奇,连忙接过内侍转给他的一份奏章,立刻打开看了起来。
“你猜?”张一凡看着他,脸上带着一点笑意回答道。
与此同时,京师这边,自然也是要过年。不过太子朱标却被朱元璋叫了去说事。
“我看,有了这种火炮之后,简直就是攻城利器,一般城池,压根就经不起这种火炮的轰击。云南那边就该动手了,还有,除了大漠之外,只要有攻城的,都可以动手!”
此时,朱标差不多也看完了,听到朱元璋的话,也是点头笑着说道:“父皇当初真有远见,封了他一个奉旨行走的名头,就该让他到各处去走走,说不定能想到更多好东西。”
如果说,南洋那边的粮食足够,能大规模供应整个大明朝的话,他真有这个想法,看看南洋怎么样了。
朱棣把他认为值得上奏的事情,都写在了这份奏章上。其中就有关于工匠待遇的事情。
大年三十,朱棣把靖海侯吴祯和蓝玉都叫了,一起在香山县和驸马、公主一起过年。
在大明朝的末期,满清获得红夷大炮之后,再去关内纵横,那是攻城如喝水,经常掠夺得盆满钵满才出关而去。也只有那些同样装备了红夷大炮的城池,才不容易攻克。
张一凡倒也没有吊他胃口,便给他解释道:“你看,香山县的识字率上去之后,对于笔墨纸砚的需求是不是会多起来,对于购买各种书的需求是不是也会有?以前香山县可没有这些的,以后增加了新的行业,是不是就会多一些商机?”
“再一个,我们香山县搞这个,算不算是个稀罕事,也是个好事,会不会传到别的地方去?如此一来,以前香山县是最偏僻的地方,可以后就说不定了,有名气了,有更多的人知道了香山县,说不定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从而又给香山县增加人口和财富?”
蓝玉那边,派出了广东的水师,有一部分驻扎在淇澳岛当基地;海盗的管理,则由一开始就归顺香山县的那些反正海盗来做。为首的两人,就是刘大头和周黑子了。
于是,他也认真地说道:“你在兵事上的态度,我也是非常佩服的,真能吃苦!”
朱元璋同意之后,便继续问道:“还有南洋之粮食,老四在奏章中说,会派人去南洋核实,回头再上奏。我们大明朝如此多的人口,所需粮食乃是天量,就那蛮荒之地,还能满足?”
他看着张一凡在那侃侃而谈,最终,等张一凡说完之后,他难得认真一次,用非常佩服的表情,诚恳地对张一凡说道:“我是真服了你了,厉害!”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问朱标道:“对于老四转述一凡所说,有关术业有专攻之事,你是怎么看的?”
朱标听了,有些好奇地说道:“火炮发射,根本无从估计,一凡为什么会说,能算出火炮打中的地方,而不是说估计出火炮打中的地方?这个……还真能算出来?”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也罢,且先看他派出的人的消息,要真能盛产粮食,那倒也是个好事!”
洪武九年,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了。
剩下的那些海盗,就和朱棣这边派来的官军开始组合,准备让他们年后下南洋了。
朱棣一听,有点好奇,问道:“你拿出了一千贯钱,免费让他们参加这个比试,怎么不会亏?”
广积粮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此时,相对他们父子两人来说,其他人的关注点,就明显不一样。
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即将开始的三司会审永嘉侯勾结海盗案。
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