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这个说法,太恐怖了(2/2)
李佑听完他的话,似乎是松了口气,还好没说大逆不道的话,那可是谋反,要诛九族的。
对别人来说,或许这样才是最好的。可李佑这边,他老婆可是宰相的侄女,也是有一层非常重要的亲戚关系的。
李佑听了,点点头说道:“好,我回去就找我大伯。”
说到这里,他突然一惊,似乎是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说到这个程度,连忙闭嘴,不敢再往下说了。
不就是宰相让他来问这边的,结果这边只想看戏。
如果宰相那边赢了,这边有好处;如果宰相那边输了,陛下要处罚的也是宰相!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小事情!
此时,李佑听到这话,也是恼火地说道:“听说一旦那小子在香山县实施的效果好,就会在其他地方也实施。难不成,我李家那么多田地,也要卖给朝廷?”
不但是他低估了洪武皇帝保护这个驸马的决心,竟然给香山县单独设立了一个千户所不说,连燕王都千里迢迢跑去帮忙,想借助海盗的手除去驸马的想法,就显得有点可笑了。
对于这些经历过战火的人来说,杀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常见,根本不用顾忌。
反对的力量,绝对是非常强大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对自己弟弟和侄儿说道:“你们记住,万事不要强出头,特别是身处弱势的时候,更是要记得明哲保身。如今这个事情,我们李家不是当事人,就静观其变好了,谁要敢强行出头,把我们李家牵连进去,我决不轻饶,休怪我大义灭亲!”
李善长听了,严肃地问道:“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陛下,懂么?你们知道陛下最在意的是什么么?”
他这边的粮田不少,大伯家的粮田更多,让他们卖田,那就等于割他们的肉了。
听到这话,李善长的内心,其实还是失望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这个长子并没有把他刚才的话真正听进去。
李琪听了,抬头看着他问道:“那爹是答应,不会放过那小子的对不对?”
这个话说完,李善长就岔开话题,说一些有关过年的事情,然后就散了。
对李家来说,张一凡确实是个祸害,折腾了他,又折腾了他堂哥,如今也间接折腾到了他老婆娘家这边。
听到这话,李善长横了他一眼,不过没说话。
李佑听了,皱着眉头说道:“永嘉侯案不容易,还不如把搞出这些麻烦事的人……”
不过,最终,他还是回答道:“如果局势允许,爹自然不会放过他的。可如今,他的风头正盛。你也不要太在意,如今是宰相那边被推到了前头。永嘉侯案,和我们李家没什么关系,但是胡惟庸逃不掉,他必须得应对,就让他去当个探路石吧!”
“那就干掉他,免得他再搞事?”李佑看了这个堂兄一眼,便问道。
但是,他想了下之后,摇摇头说道:“不要说他身边有护卫,寻常人难以动到他。如今这情况,就算杀了他,他在香山县所做得那些事情,陛下也是看在眼里的。如果陛下坚持的话,难不成伱还能杀……”
胡惟庸听了,感觉有点奇怪,不过一时之间,他也想不明白,便没有深想,只是对李佑说道:“永嘉侯之所以获罪,还在于他反对驸马所搞得那个粮田归公分配法!我想所有人应该都明白这点。”
李善长一听,气得用力一拍桌子,怒声喝道:“住口!”
李善长看着这个儿子,想起临安公主被半途抢走,确实很打击儿子,便和缓了点语气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自找死路。任何事情,必须因势利导,借力打力才是王道。如今时机不对,该蛰伏就要蛰伏,大丈夫做事,能屈才能伸,懂不懂?”
李善长听了,并没有恼怒。
李善长确实是个小心眼子,但是,他并不笨,要不然,也当不了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所以难就难在这里了。”胡惟庸抓住这个话,马上接着说道,“不管是勾结海盗的罪名,还是抗旨不遵的罪名,都是可大可小的。永嘉侯这人真得是太直了,又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对不对?”
“那……那……”李存义听了,相信他哥的话,但是又不甘心,那了一会,还是找到了理由道,“那这么多开国功臣,分封到的田地也不少,他就不在意他们的想法了?”
这算不算是老狐狸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说道:“还有,他要是不同意的话,会在朝堂上明言,说他盯着香山县那边?这等于是明示,香山县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让他不满!”
他们两人在说永嘉侯的事情时,从头到尾都没有提永嘉侯的其他问题,比如军营中私藏女人,虐待甚至滥用军法等等。
听到这话,李佑也是想不明白道:“以前我堂哥还有恨不得吃了那小子的心思,但是自从那小子去了岭南之后,好像不在眼前就忘记了夺妻之恨,都不再提了。我大伯那边,更是不可能提。”
说完之后,他又缓了缓语气道:“就算粮田不能传于子孙,可钱财一样可以。总不可能钱财也要归公分配吧?所以,且看着吧!”
李善长一听来意,便立刻严肃地说道:“这个事情,你们别参与。那永嘉侯和宰相的关系好,自然是由他去操心,我们只是看着好了!”
胡惟庸一见,连忙补救道:“……下一个替代驸马的人?”
李善长怕自己儿子又说出不该说得话,便连忙说道:“如果除掉那人,确实能少很多事情,至少保证以后没人再这么搞事情了。但是,他如今毕竟是皇帝的女婿,贵为驸马都尉,不是阿猫阿狗,就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了。”
真得是快被这个儿子气死了,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兔崽子呢!
或许他难得这么厉害的发飙,也吓到了李琪,虽然还是红着眼睛,却没有再顶嘴,只是在那喘着粗气。
“没错!”一听这话,李佑立刻就恨声说道,“都是那柳家村小子搞得鬼,什么好事不做,就知道祸害人!”
也是这个原因,永嘉侯会跳出来反对,胡惟庸不乐意,李家这边同样不乐意。
胡惟庸听了,便问道:“你大伯是怎么看的?就这么一个祸害,不想想办法?”
进入了洪武十年,原本历史上还不应该存在的永嘉侯案,成为了京师权贵关注的焦点。
或许很多人都会站永嘉侯,但是,没有人比李善长更为了解朱元璋。
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