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好奇害死猫(1/2)

第180章 好奇害死猫

接下来的时间,朱标便开始查看各作坊的账册,了解更深层次的运作情况。

就算在朱镜静和张一凡的解说之下,他也是用了五天时间,才算是都有所了解了。

放下这些事情,坐在树阴底下的躺椅上,喝着茶聊天,朱标就开始感慨起来了:“这一趟香山县之行,真得是大开眼界,来得太值了!”

说着,他便看向张一凡,非常诚恳地说道:“一凡,你啊,就是我大明朝的财神!这来钱的本事,真得是历朝历代以来,没人能及得上了!”

张一凡一听,心中却是不赞同,再怎么来钱,也没有老丈人把屠刀一举来得钱快!

当然了,他其实也知道,朱标是指正常情况下,因此,他就只是微微一笑,也没有谦虚。

毕竟,香山县的这个成就,可是张一凡用了后世的经验,也就是站在了无数人的肩膀上,才拥有的结果。要是还不能让这个时代的人惊讶,那就真得是太失败了。

朱标这边,却还在感慨道:“如果全国各县都能像香山县这样的话,我大明的财富,真得是都不完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对面的方孝儒问道:“如果让你去当个县令,你有把握做到香山县这样的么?”

一听这话,方孝儒顿时就红了脸。

说到这里,因为边上就毛骧等侍卫在,没有外人了,他便补充问道:“是真要把那些……既得利益者杀上一批,震慑剩下的,如此才能方便推行新政?”

朱标一见,便知道答案了,便换了个方式问道:“伱就学着香山县这样就成,怎么样?”

说到这里,他提醒朱标道:“父皇不是刚设立了通政司么?这就等于分了一部分中书省的权力。如果父皇还不满意的,觉得相权可能会欺上瞒下,或者一家独大的话,还可以继续分相权的权力,甚至干脆,多设一些宰相,好多人分这个相权,只要不是规定某个宰相最大,那不也是可以么?”

朱标倒是笑了,指着张一凡说道:“你倒是不谦虚!”

如此一来,可以算是解决了相权和皇权的冲突;然后,那位胡惟庸同学要作死的,因为不牵扯到对皇权的威胁,老丈人估计就不会大开杀戒,一杀一大片。

他是元末明初的大文豪,最为关心的,就是这块内容了。在香山县的这些天内,就重点关注了这些,让他非常地感慨。特别是那藏书阁中,有些书籍的作者,他竟然发现是驸马本人,上面的学问,他看着像杂学,但是却又能用到现实中,且很有用处的感觉。

对于宋濂的这些夸奖,张一凡倒也没有谦虚。香山县这边的文风名气,已经在广东传开,各地的学子,有不少人都来香山县这边看情况的。甚至连外省的,都有听手下说过慕名而来的。

做事,真得不容易!

他是太子,不用解释原因。

张一凡没想到他会这么郑重,便连忙对他说道:“一家之言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或许你来做这个县令的话,也有你的解决方法。我所做的,也只是因为我是驸马,简单粗暴一点罢了!”

他在想着时,就听朱标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担心地问他道:“你说,能不能找出什么共同利益之类的,化解这个问题?”

之前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陪着太子。如今太子已经走过一圈,他们就想自己再去走走。

此时,朱标听到张一凡的这个话,微微点头,因为通政司确实已经设立了。

之前的时候,朱标查看各类账务数据,查看各个作坊的运行,他已经有给朱标解释过,钱庄便是核心,驱动了香山县经济的发展。

只要皇帝愿意,他可以随便找哪个辅臣商议政事,甚至指定这个辅臣去做什么事情。首辅和辅臣之间,并没有所属关系。

“类似的事情,就我所知道的,就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有的时候,父皇去问,宰相还振振有词!”

首辅超然于其他内阁辅臣这种事情,其实算是从嘉靖朝开始的,到万历时候的张居正成为首辅时,达到顶峰。

张一凡听了,笑着插话说道:“确实,别人要想做到香山县这样的,基本上不大可能!”

毛骧一听,就知道太子是要说一些不方便他们听得话,便立刻带着护卫退了下去。

朱标听得高兴,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一些问题之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吩咐毛骧他们道:“你们先下去吧!”

朱标听到这里,当即点点头说道:“不错,是这个道理,既然这样能赚更多,脑子出了毛病才会反对!”

“这就是和则两利的一个例子了!”张一凡听了,继续解说道,“换在朝堂上,就可以吸收那些勋贵的钱,让他们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完全一致,至少绝大部分是一致的,那他们就不会反对朝廷的新政了!”

张一凡听了,假装沉思了好一会,然后才表情严肃地看着朱标问道:“大哥,要我说实话么?”

“……”张一凡听得无语,真不愧是朱元璋同学教出来了,哪怕世人称赞仁厚的太子,竟然也有这个魄力干这事!

宋濂听到这话,便开口接道:“驸马真得是太谦虚了。下官别的不关注,就只是这香山县的文治,就非是一般人能做到了。下官问过,驸马来之前,香山县就没有书店,更没有印刷书籍的地方。可如今,下官看过了,光是大的书店,就有三个之多,里面的书,种类不少。更有属于县衙的藏书阁,能对百姓开放,随时借阅,又不知道能带起多少文风。此等事情,京师亦无,实乃功德无量啊!”

张一凡估摸着,自己那个老丈人还考虑到了身后事,换了不像他那么英明神武的皇帝,如果宰相厉害的话,指不定会行伊霍之事,那绝对不是老丈人能允许的。

“我当时是一万贯钱作为本金的,实际上,如果换成其他地方,那可以更多。就是让那些豪强,也投钱进来当本金开这个钱庄。只要保证我的钱最多,那这个钱庄我最大,我说了算。那些投钱了的豪强,在没法阻拦或者阻拦太难的情况下,就不会太抗拒通过分红来获取钱庄的好处,就是按各自出钱多少分利润。”

张一凡听了,心中便欣慰地笑了,大哥的悟性不错。这个方法,由太子去和老丈人说,要远好过自己和老丈人去说。

张一凡听到这里,便反问朱标道:“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撤他职,或者治他罪不都行的么?”

朱标一听,便立刻露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看着张一凡说道:“你来说说!”

遇到了强势的皇帝,刚好这个宰相也喜欢权力的,这冲突就激烈起来了。

大明的内阁制度,首辅其实只是一种说法,并不是说,首辅最大,其他辅臣必须听首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