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总结对比(1/2)
第197章 总结对比
香山县这边,收到了朝廷快马通报,知道了韩国公领着一大堆官员南下考察全民教化之事。
对此,民间多有议论,但是,张一凡却是没操心,爱来不来,来了再说。
就算是韩国公带队又如何,他是驸马都尉,级别和公侯相同,要怎么个接待法,还是要看他心情如何的!
此时的他,正在按照他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忙着。
这不,他召开了县衙官吏全体会议。
在他们见礼之后,张一凡便对张三说道:“来,你把你的总结拿回去,给其他人都读一遍。”
以前张三是不识字的,但是在香山县的文化氛围内,他也是发愤图强,好歹能识得很多字,也能自己写一些字。
不过,他的字有点惨不忍睹,让张一凡都找到了优越感。
这不,张一凡说完,便把案头上的那张纸,往前送了送,然后一拍,示意张三自己拿去。
其他人听着驸马爷这话,不知道张三写了啥总结,一时之间都有点好奇。
基于张三刚被驸马爷罚过,他们大概猜测,估计是检讨保证之类的。
张一凡看着他们,便最终说出他的目的道:“你们每个人都给本官写一份总结,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另外,本官也会向其他地方衙门求教,而后,将会进行各职业的培训……”
“这外乡人多了,原本宽敞的官道都拥挤了。”
“……”
“那个卖咸鱼煲的老赵,以前谁稀罕吃他那玩意。但是外乡人来了,都要尝尝香山本地美食,结果他都开了两间门面了,不知道多赚钱!”
“树下(属下)……回去想了后,觉得外乡人的好处是,香山县粪肥变多了,庄家(庄稼)……的收成好多了。还有,我们店里的生意也好多了,赚得钱更多了……”
会议一结束,香山县便又开始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基建,主要是职业学校以及相关配套的基建。
张一凡听到嘈杂声,反而一拍惊堂木,喝道:“肃静!”
就目前来说,这是相当于香山县本地人的社保了。只要有分红,哪怕没本事的人,都不至于挨饿受冻。当然了,前提是有分红。
“没错,亏了我住得近,可以走路来衙门,要不然,一大早经过美食街那边,绝对会被堵住,路上的人太多了!”
至于真正的社保,张一凡觉得,以目前的经济基础来说,香山县或许已经具备了条件,但是其他地方肯定没这个条件,那些衙门都是穷得叮当响,没钱了还要找理由增发收税,怎么可能反而给钱给百姓以保证百姓的生活。
意思就是说,畅所欲言,可以谈外乡人的好处和坏处,但是,总归来说,还是要以好处为重,这便是会议的主题。
他们一下就觉得,似乎外乡人多起来,好像也不是坏事了!
因为按照驸马的这种说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信心说自己做得够好了。
这个事情,张一凡其实是有点责任的。
也是,如今香山县的天气还是很热的。但是,大堂内不是有冰块放着降温的么?
李善长住在最好的房子内,都有一处地方漏雨,驿卒给他搞好下来时,比落汤鸡还落汤鸡,人都差点被吹得摔下来的那种,这还是用绳子绑着的。
也亏了张一凡是在严打之后才来做这个总结,要不然,人口的迅速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如今,他觉得差不多了,便宣布了这个决定。甚至他还划了一块地,已经出了设计图,要修建职业培训学校,用于香山县各种职业的培训。如果将来有可能,就成为正式的职业学校。
这不,这些官吏虽然是普通百姓提拔而来,可毕竟当了一年多,快两年的基层官吏,看上官眼色已经是不用教,自己都会了的。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比如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开店做生意的,本来就是靠体力活赚钱,结果外地人的拥入,就抢了他们干活机会,他们的利益就受损了。
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话语权,私下能唠叨,在制定政策层面,他们压根就无法发声。
“他们确实是来香山县赚钱的,但是,商人们来香山县,是给香山县带来了钱财,把我们香山县的特产贩卖到了其他地方去卖,带动了香山县生产特产的活变多,给了更多人有赚钱的机会!”
把事情一件件罗列出来,答案就显而易见的了。
这种方式,对于香山县来说,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之前的时候,就悬赏过农、渔两方面。
张三这边有点苦逼,过去拿了他的那张纸之后,便开始念了起来。
其他官吏听到他的总结,顿时都有点傻眼,怎么听着好像是外乡人的好处,这是什么意思?
张三读了好长一会,才把他的几百个字艰难地读完了。
另外,他还准备贴出告示,在职业学校建好之后,以悬赏吸引人去讲学。
当张一凡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大堂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不由自主的那种。
“那些青壮来香山县,是给香山县带来了劳力,那么多的房子修建,山上种经济作物,地里种田,都有他们的身影。没有他们,香山县如今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他们用他们的劳动,是从香山县赚到钱了,但是他们的劳动,同样给香山县创造了财富!”
这倒不是说张三人缘不好,而是大家都是起于微末,互相之间熟悉,这就是个乐子,回头有可以调侃的了。
就在这档口,韩国公李善长带着一大堆官员终于到了广东。但是,同样好巧不巧的是,当他们到了广州府之后,遭遇到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飓风。
张三刚因为这个被驸马处罚过,不但打了板子,今年的年终奖金也没有了,这可是好大一笔钱的。
说完这个事情之后,他又宣布道:“另外,各坊都,或着以村为单位,可以考虑利用坊都或着村的资源,开设作坊、商铺之类买卖,每年所得,用于坊都、村人口为单位的分红。有什么计划,回头报上来,本官给你们把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