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夸就完事了(2/2)
大雪下了三天,后来停了一天之后,又下了一天。关外的积雪,都到了成人膝盖的位置。如今虽然已经不再下雪,可关外的严寒,真得是很冷,行动也不方便。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觐见了。
李善长可以肯定,就朱棣和张一凡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徐达都压不住他们,对鞑子强硬之下,只要发起战事,估计就会有好戏看了!
龙椅上的朱元璋,听着这个老伙计式夸着儿子和女婿,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于是,他就又吧啦吧啦地说了起来,一直说到他快口干舌燥了,才算是打住。
那个表情,似乎是在说话:我并不比汉之骠骑差,看到了没有?
洪武十三年十二月上旬,大军凯旋,回到北平。随后,便是向京师报捷。
“……”
这个时候,张一凡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希望蓝玉确实是名将,不但能抓住战机,还能打得胜仗,不只是因为意气之争了!
要不然,一旦蓝玉在关外战败的话,真要说起来,他也是有责任的。毕竟是他刺激了蓝玉等人,提供了灰山的消息。
那没得说,既然如此,那就夸啊,最好还能传到北平去,让那两个小子更是得意,不知天高地厚。
傅友德等人以为,洪武皇帝是又要商量西征云南鞑子的事情,结果没想到,韩国公李善长在。
“什么?”张一凡听到朱棣给他介绍的情况,顿时有些意外道,“蓝玉灭了灰山鞑子不说,又跑去公主山长寨那边了?”
“老臣都看到了,将士们对燕王殿下,那都是非常爱戴的。只要燕王殿下在,军中士气都高!”
于是,李善长便是一个字:夸!
这次入侵关内的蒙古鞑子,主要是灰山的鞑子,拦在草原方向上关内去辽东纳哈出大本营之间的。公主山长寨那边的鞑子,虽然没有灰山这边多,但是本部鞑子并没有入关的啊!
此时,朱棣回答道:“信使说蓝玉那边攻下灰山之后了解到了公主山长寨那边鞑子的情况,觉得有赢的把握,就趁这个机会杀过去了!”
幸运的是,等了不到两天,关口这边就收到了快马回报:蓝玉攻取了公主山长寨,攻克全宁四部,然后渡过胪朐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部众,如今押解俘虏和战利品,正在回来的路上。
此时,张一凡听到朱棣说了之后,心中也是同意他的观点。那个蓝玉,心高气傲,被自己一顿说了之后,发现战机,便想扩大战果,就要证明下自己。
“大驸马一到北平,就第一时间跟着去参加军议,不带一点休息的,真是可敬可佩!”
这一下,所有人都放心了。
嘴上是这么说着,但是李善长的内心,其实是在幸灾乐祸:就那两个毛屁孩,嘴边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压根不知道真实战场如何,就等着闯祸吧!
一个只是带兵打了倭寇而已,一个更是连带兵经验都没有,就想着对蒙元鞑子喊打喊杀的,他们就不想想,魏国公徐达坐镇北方,鞑子真要那么容易对付的话,还会等到这两个毛头小子过去立军功?
关口这边,往关外派出了游骑,撒出去很远。
李善长确实一大把年纪,胡子头发都白了,朱元璋也确实有点过意不去。听到他夸奖燕王和大驸马,顿时就挠到了他的痒处,当即让内侍搬凳子赐座,随后便笑呵呵地问情况。
根据记载,傅友德选轻骑夜袭灰山,克之,获其部落人畜甚众。西平侯沐英等略公主山长寨,歼其戍卒。
伱看看,我都这么一把老骨头了,下次可不能让我出差了!
说完之后,又露出欣慰之意,对朱元璋又道:“我们大明有燕王和大驸马这等后起之秀,老臣是真得欣慰!”
朱元璋见到,立刻对朱标说道:“过去扶下太师!”
“陛下,燕王殿下对于军务很是熟悉,老臣想要挑刺都挑不出来!”
第二天的时候,消息就有传回,蓝玉安排的五百骑军押送了灰山的俘虏和战利品回到了清水明月关这边。至于灰山那边,带不走的,都是一把火烧了,毛都没给鞑子留下。侥幸逃掉的鞑子,只能去别的地方投靠其他鞑子,或者入关请降。
张一凡听了,也是无奈。不管如何,如今只能是等了。
朱标闻声,当即应声过去。
这个战果,确实可以。
可在这个位面上,战事提前了几个月不说,傅友德和沐英还在南京,准备对云南鞑子的战事,并不在北方。他们的功劳,就被蓝玉一个人给包圆了!
听着听着,他甚至眼珠子一转,说是要召开军议,让李善长也参谋一下,就传旨把曹国公李文忠、颍川侯傅友德,西平侯沐英等在朝名将都叫了过去。
魏国公徐达亲自写了报捷文书,而后向众将宣读。末了,他还特意问蓝玉道:“如此,你可有意见?”
蓝玉听了,看了看张一凡,最终摇头道:“末将没有意见!”
他在想着,朱棣却是理解蓝玉的做法,对张一凡说道:“你拿骠骑将军说事,肯定是刺激到他了。你不知道,洪武五年的时候,他就曾为先锋官,出雁门关,在野马川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又打败在土剌河扩廓的军队过。”
报捷自然也是分等级的,如果只是小胜,或者是没什么意义的战事,不可能用这种一路高喊的报捷方式。
随随便便一点小胜就这么兴师动众,真当大明开国是前宋那样的开国?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场场大胜打出来的!
就这动静,也只有够资格的大胜,才可能会这么喊着报捷!
明白这个,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李善长等人,便都好奇了。按理来说,这个时候似乎也没什么战事,怎么会有大捷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