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2)
有了朱元璋的支持,剩下的事情,都是朱标这边派人跟进张罗。张一凡的重心,就又扑在了蒸汽机的打造上。但是马上就过年了,年前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蒸汽机的打造。
看来,是时候有必要成立一个论坛,把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汇聚起来,这样有利于新事物的传播和讨论,以便能更进一步。
张一凡发现,柳家村的规模更大了一分。大牛和二牛都已经结婚,不过大牛还没孩子,但是二牛已经生了个男娃。
张一凡更多的是要论证他的新学,就如此不惜代价,自己是未来的大明皇帝,当然也要未雨绸缪,多做一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这一看之下,朱标就惊讶地问道:“伱怎么知道这么多?”
就听张一凡继续义正言辞地说道:“这不但是为了论证我的新学,还为我大明了解这个世界,带回其他地方的特产,改善我们大明的生活,都是有好处的。以后我们大明的东西多了,要卖出去也能知道卖给谁!”
听到这些话,朱标终于也严肃了脸,忍着地考虑这个事情。
结果没想到,还是低估了京师有钱人的数量,并且也低估了他们对男人能生虫子的好奇。
……
张一凡听了,连忙回答道:“大哥,我在香山县的时候不是和南洋有买卖么?也是听说了一嘴,但是没法确定真假,我就大胆假设,先假定是有的,然后小心求证,就等着派人过去看看是不是真有!”
走什么线路,和当地人用什么方式打交道,如果交恶怎么办,也要考虑。
张一凡的脸皮厚起来的时候很厚,不怕说,只是笑着说道:“就是急了,因为我觉得出海一圈,至少要个三五年时间,太久了啊!”
这一下,朱标的兴致也很高了,看着自己卷起来的地图,不断地查看。
朱标一听,笑着点点头说道:“这倒也是,时间可不短。所以,你有什么想法么?”
大牛这边,被张一凡撞到,也有些尴尬,就给张一凡解释道:“老是听说这事,但是也没地方问,就只好自己在这看看,琢磨下了。不过琢磨也是瞎琢磨,也不知道对不对,想法对不对……”
对哦,大牛这边没人交流这些新事物,那南京城里也应该有很多人,同样对于新鲜事物有兴趣,但是同样不会有交流的对象。就算有,估计也只是三五好友之间交流而已。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道:“是的,新学上,我也是一直这么提倡的。”
他没有拿出准确的世界地图,但是,大差不差地画了一副,反正能尽量找借口画得准确一点而已。
一听他的话,朱标很是好奇,便挨过去看了。
得到允许,那就可以去南洋建立种植园了。不错,第一步就迈出去了。
东莞何家一直想示好巴结太子,之前的时候,朱标都不冷不热,如今他决定,就让东莞何家指派个人带队。
虎克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是这种显微镜制作难度大,周期长,本来以为也没多少人买,因此安排制作虎克显微镜的人也少。
等他再去的时候,朱标就专门等着他了。只是一见面,就笑着说道:“一凡啊,你咋就那么急呢?”
朱标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是有这个能力,在何家表现好,以后能重用他们的。除此之外,何家在经营南洋的生意,熟悉海路,这也是考虑因素。
出海人员的来源,数量以及需要什么职业需要确定,用得船也需要最好的,带什么武器,带什么礼物等等,也要讨论。
朱元璋见了,真有点意外,不过并没有意见,准了这份方案,并且还下旨南京造船厂负责打造远航需要的大海船,一共定为十艘。在打造船只期间,要完成人员的召集和其他一切准备。
这不,他就指着那边说道:“根据西夷的传说,这里可能也存在庞大的地盘,据说这里的人,都还和野人一样生活。真得有点难以想象,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商议出来的方案,因为涉及比较重大,朱标最后还进宫请示了朱元璋。
这时候,时间也不早了,张一凡便辞别朱元璋和朱标也回了。
如今这个时候,他是有这个财力说这个话的。
第二天的时候,张一凡就主动去找了朱标,只是很可惜,朱标很忙,便告诉了太子妃,他次日再去找,说是为了派人出海去的时候,父皇是同意了的。
暂时来说,通过三种方式凑集出海的人员,犯错的罪囚,指定得官吏,悬赏的人员。
“走,屋里说话。”因为朱标是迎出了殿门,张一凡便如此说道。
自从之前把男人会生虫子的事情公之于众之后,显微镜的订单一下排得老多了。
洪武十五年一到来,张一凡比起以前更为繁忙。
这是肯定的,张一凡也没有隐瞒,反而给予肯定说道:“派出去的船队,能回来多少,真得很难说,全军覆没都有可能。所以,我们才要提前准备。我也可以开出赏金,只要最后能回来的,我都给予重赏!”
之前的时候,春节里,他是给老婆这边的亲戚拜年。
甚至就连南北美洲大陆,他都有画出来。不过他没写具体的信息,而是打了一个问号在那里。
可从洪武十五年开始,他和媳妇收了五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京师达官贵人的子弟,也都是在京师的,自然是要到恩师这里来拜年。
一年到头就这么一次,还是喜庆的气氛,倒也不好不接待,一来二去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张一凡都没空处理杂志社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也收到了朱棣这个老四的信。
新冠昨晚测出阳了,还是没躲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