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子女的事情就是个头疼的事情(1/2)
第276章 子女的事情就是个头疼的事情
此时,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张一凡只是回答道:“父皇,儿臣没听说过前宋有什么类似问题!”
从魏晋以来,华夏历史上有两种世袭制度。一种是普通世袭,另外一种就是世袭罔替。
所谓的世袭罔替,就是没有世袭次数的限制,也不会被替换,爵位一直传给子孙。
而普通世袭的话,就是传一代递减一个爵位,传过几代之后,基本上就没爵位了。
到了宋代之后,甚至还出现了终身爵,就是封爵的那个人,终身是这个爵位,但是和子女无关。
张一凡就不信,朱元璋当初当皇帝,要搞爵位的时候没有参考过历史上的爵位分封?只不过他觉得一起打下的天下,大家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就选择了世袭罔替而已。
当时就没想过,世袭罔替这种事情对于王朝的长治久安会有多大影响。或者说,短视了!
此时,听到张一凡的回答,朱元璋就一脸地为难了。
世袭罔替的爵位都封出去了,现在要改,那不是赖账?这可不只是他儿子爵位的事情,还有那么多开国功臣!
但是,这个事情不解决不行!相对自己的面子而言,他当然更在意王朝的长久!
张一凡听了,这一次没有认真回答,而是想了下才回答道:“或者我会把一部分钱财分给他们,规定他们有什么成绩就能得到其中的一部分钱财,如果得不到,只会混吃等死的话,那就只能得到一部分基础的钱财。”
当时自己定下了世袭罔替的爵位世袭,如今才发现,这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顿了顿,他就认真地说道:“我会把新学的学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最好是能当某方面的领军人物,这样就算我百年之后,也不用担心。如果只是给他们留钱财的话,谁知道会败家成什么样子。世袭罔替又如何?养一群不求上进的子女,不是我想要的。”
“我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能帮他们找到可以干一辈子的活。比如探索大海,探索星空,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希望他们能有兴趣吧!”
秦王领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并在秦王宫设下接风宴,为张一凡接风洗尘。当然,还有邓愈,这是秦王的丈人。
朱元璋:“……”
张一凡听了,当即呵呵一笑道:“大哥,这个世界很大,如果我的推算没有出错的话,那些野人占据的地方,可都还算是无主的地方,全都是可以分封的。当然,就算有主的地方,只要大明皇帝够英明,国力强盛的,一样可以打下来分封啊!”
而朱标自己,也是从秦晋两地回来之后不久,生病而死,又引发了大明朝一系列的大事发生。
藩王被永乐皇帝干趴下,改为养猪政策,这就不说了;就说那些世袭公侯,有谁的子孙重现了祖宗的荣耀,能力挽狂澜了?就整个大明朝来说,也就沐英的后代沐天波是真正死于王事而已。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说道:“比如把谁封去倭国,让他在倭国世袭罔替,那和大明本土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朱元璋在想着这些,眼神中便露出了一股狠意!
张一凡见了,心中暗叹一声,该不会老丈人又要走历史上的老路,屠杀开国功臣了吧?
共患难容易,同富贵,真得不容易啊!
邓愈一听,顿时眼睛一亮,不过马上又摇摇头说道:“我得听陛下的,陛下让打西域,那才能打西域!”
这个时候,至少从表面上看,秦王和大驸马很有交情,双方交谈着,都是笑容满面的那种。
这个大女婿,举个例子还不忘记提醒自己要灭了倭国?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女婿派人去倭国被倭人杀了而不是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好像这么做不是不可以,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来的!
张一凡的回答,让朱元璋听得安心,但是却没有多少参考意义。他所设想得他的子女,那是如同老四那样的,能帮着老大守卫边疆,守护大明王朝。
听到这话,朱标忽然第一次感觉到,之前派人出海这事儿,好像还和自己都联系起来,而不止是一凡的事情。
“其实,人啊还是需要有目标让他去努力的,一旦没有了目标,成为一个纨绔,就不知道能做出多少我们不愿意他们做出来的事情。”
在到达洛阳之后,队伍休整,等待邓愈的军队赶来汇合。张一凡便趁这个时间给朱棣写了封信,然后便和邓愈游览洛阳。
张一凡一听他这话,就不由得苦笑了:自己有多大能耐,他清楚地很。这一次,老丈人怕是要失望了!
另外一边,朱元璋其实一直知道张一凡所画得世界草图,不过这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想到了另外一点。
当然了,在原本的历史上,邓愈确实是尸骨已寒。不过,这不是改变了嘛!
张一凡说完之后,看到邓愈似乎有点尴尬,不好回答的样子,便一下回过神来,当即明白邓愈心中在忌惮什么,便笑着用手一指道:“你看到没有,大唐虽然过去几百年,可遗迹却到处都是。就算是在西域,也还留有大唐威名吧?你有没有兴趣,去西域看看,重振汉唐雄风,让我们大明的声势,远超汉唐如何?”
只听张一凡对邓愈说道:“老邓,你说这一战,蒙元必败无疑。那你有想过,这一战之后要干什么呢?”
张一凡听了,倒也没有犹豫,当即笑着回答道:“我当然希望他们能过得好啊!不过留给自己的,不一定是爵位,也可以是学识啊!”
洛阳,乃是十三朝古都,最为辉煌时候,便是汉唐时候。特别是唐朝时候的遗迹,更是有很多。
张一凡不得不辞别老婆孩子,带着几个男学生,然后和邓愈一起坐船逆流而上,到达襄阳,再出南阳到洛阳,经过函谷关入秦地,再前往西安。
只要老丈人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想要把藩王分封出去的话,重振汉唐雄风那就是必然的了。
边上的朱标听了,也是露出了高兴之意。不碍着他的地盘,却又能让他兄弟有王爵世袭,这也是好事。以后他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这么做。
洪武十五年十月中旬,张一凡到达西安。这个时候,天已经很冷了,西北风呼啸,冰冷刺骨。
看到朱元璋在苦恼着,张一凡便开口说道:“父皇,其实吧,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至少不能给自己增加动摇王朝根基的负担,世袭罔替这事儿,去到国外正常,但是不能在国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