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西域新战况(2/2)
不过不认输的他,马上提出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还是从于阗走,到约昌城后今日黄头回鹘的地盘,到达青海。
这次无人反对了,但马上有人提出黄头回鹘之事应该有个定论了,若是再不归附,那就直接开打。
西域的大胜让大宋这些文臣的心气也高了,说起打仗一个个兴奋的很,甚至有人提出教训辽国,忘了两国之间的盟约了。
但赵昉显然有自己的打算,否则韩琦有异议的时候早就说了,遂阻止了大家再谈辽国之事,专心商讨黄头回鹘。
“臣建议朝廷恩养草头鞑靼八部,一来威慑黄头回鹘,二来可得精兵数万,用于西域。”
韩琦上前建议道,赵昉沉吟一下曰“可”,并问道:“鞑靼八部所在贫瘠,若是恩养,是否要迁徙他们到瓜州一带呢?”
韩琦回道:“可迁徙老弱妇幼至沙洲耕种,轻壮还是留在原地,派遣大将整编之。”
赵昉点点头,转脸问群臣可有说法,大部分人明白韩琦之意,纷纷支持,此事遂定下来。
草头鞑靼位于黄头回鹘和西夏之间,也就是沙洲、瓜州到肃州这一线的原西夏境外,一直跟着黄头回鹘混。
同时跟黄头回鹘一起,西夏未灭时他们是跟着唃厮啰对抗西夏的先锋。
不同于黄头回鹘的部落首领制,草头鞑靼名为八部,却没有真正的头领,平时都是一盘散沙的各自游牧。
而且说鞑靼其实他们跟鞑靼的关系并不深,应该是回鹘、党项、羌人和鞑靼的混血后代。
由于不是正宗的回鹘人,因此黄头回鹘并没有把他们纳入自己的部落中,可这群人数量并不少。
男女老幼加一块也有十来万人,而且个个会骑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牧马牛为生的。
没有形成真正的部落头领制度,一来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太过贫瘠,除了戈壁外,就是盐碱地。
缺衣少食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而所谓八部,其实是以地方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的牧民。
底层人的生活本就是如此,为了生存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四处寻找放牧的地方。
为了抵御袭击,又抱团在一起,谁也指挥不了别人,有事由年长德高者商量决定。
因为紧靠着西夏边境,党项人的劫掠是他们最大的祸患,故而跟着反对西夏的人。
因此他们被黄头回鹘征召,帮助唃厮啰对抗西夏,又因为唃厮啰亲宋,他们也跟着向大宋进贡。
现在唃厮啰彻底归附大宋,他们本来还想跟黄头回鹘一起游离在外的,可看到宋军征伐西域后,什么心思都没有了。
在刘昌祚率军从他们地头经过后,听到宋军大获全胜的消息,八部就决定彻底归顺大宋,这也是韩琦为何说要恩养他们的理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