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25章 争夺(2/2)
甚至有相对偏远一些的旁系,可能就连袁逢本人都不太了解的袁氏族人却是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袁绍面前,表现出了他们的意见。
同时,又美名其曰是为了袁氏长远发展,倒不如继续在那辽东为袁氏的发展添砖加瓦,至于回到雒阳与袁基争权夺势,确实是你做错了,袁基都已经内定成为下一任的家主了,你还来搅什么浑水,不是自讨苦吃嘛?
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敌意,袁绍也不惯着,当即反驳。
自己并非是要主动回到雒阳,也非是与袁基争夺九卿之位。
自己都已经十几年没有离开过辽东,难道还差这几日不成。
再说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所经历的事,严格意义上来说,本就不是他所愿,几乎都是刘宏强加在他身上的,就连代替大将军何进,都不在他的计划当中。
至于,加衔侍中,袁绍更是感到意外,凭借着他现在的年级,九卿已经算是做到顶了,想要更进一步,没有个十年时间的磨练是绝难抵达的。
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旨意,自己只是遵从陛下,有不满,怨恨,可以去上书陛下,让其收回成命,自己大可继续前往辽东当一个土皇帝。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
袁绍在辽东的日子,虽然没有皇帝的名义,但实际上,与远在雒阳的刘宏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
被袁绍这番话回呛的族人老脸一黑,有心回怼,却又涉及到皇帝陛下,他们可不像袁绍这样,位列九卿,有着绝对的权势。
就连其所说的上书陛下,在整个袁氏中,有这个资格的,也不过两手之数,就连凭借着这次守卫雒阳,大放异彩的虎贲中郎将袁术,虽然名义上与刘宏之间距离最近,但他想要奏请陛下,却仍要走一系列的程序,最终还要面对刘宏究竟有没有心情去看的境地。
反观袁绍,他只需要在奏章的前面,加上九卿卫尉得名义,无论是小黄门,又或是主掌政事的机构尚书台,以及最为关键的中常侍,都不敢在这件事上疏忽大意,最终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就能让刘宏知晓袁绍的奏章。
九卿,本就有着代替皇帝统治诺大的大汉疆域的含义在,只是分工不同,加上各地州郡长官的鱼龙混杂,以及刘宏闲着没事就喜欢升迁,辞退一大批高级官员,从而使得九卿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但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刘宏的小心思在作祟,毕竟,一名九卿就能给他的小金库带来足足有两千万钱起步,为了充实自己的小金库,刘宏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袁绍也不例外,出任卫尉,也象征性的捐赠给刘宏两千万钱,虽然刘宏连连推辞,表示袁绍军功卓著,便是无偿出任卫尉,都已经算是实至名归了,又何必走这么一些凡间程序。
袁绍笑着解释,见陛下的西苑修建多年,进度不算多快,为了能在西苑内留下他的名字,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记号,为此付出再多代价都不为过。
当时的刘宏很是高兴,他本就对这西苑神往已久,奈何实在是囊中羞涩,进度一拖再拖。
见袁绍这般识趣,于是,大手一挥,凡自袁绍后,出任六百石官员的上缴赋税尽皆提高十之二三。
对此,袁绍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悲剧。
想了想,自己如今已然做到九卿,短时间内升迁似乎与自己并没有多少关系了,应该算是高兴。
但一想到那些被自己的举措给额外加收了一笔钱财的官员而言,袁绍只能表示,要怪就怪刘宏实在是太贪财了。
这也使得袁绍的九卿之位做的异常牢固,就连本来并没有多少时间得以归乡的他,也是被刘宏颇为体谅的破格,大放十天假。
当然,刘宏也有他自己的一些小心思,这袁绍刚刚解锁了守卫雒阳,转而正面击溃黄巾贼寇的壮举,本来就对袁绍很是忌惮的他,自然更是不能让他在这个阶段继续发光发热,需要出去避避风头。
而这汝南,很明显是一个很合理的地方。
有了皇帝首肯,袁绍这才踏上了归乡之旅。
只是没想到族中的意见竟是这么强烈。
袁逢看出袁绍眼底一闪而过的失望,随即出言安慰。
无论如何,我与你叔父是绝对支持你的。
有了这句话,袁绍的眼睛里瞬间就冒出了光亮。
不管袁逢究竟是如何对待其他族人,单说对袁绍的态度,待遇,可以说放在任何一个世家都能让人大跌眼镜。
没人会在一个所谓的庶出子弟头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哪怕这名世家子弟很是出色。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已经注定了。
而这,同样也是后世魏晋,乃至隋唐所推崇的现象。
有别于世家的门阀,在经历了所谓的九品中正制的推动下,更是得到了极致升华,紧随其后的永嘉之乱更是拉开了门阀掌握绝对权势的序幕。
以至于隋唐,一向被人推崇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底层民众得以翻身的绝佳机会,却在门阀的运作下,上升通道再一次被堵死,只是留下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孔洞。
只有钻过这个孔洞,才意味着有一丝可能与这些门阀刚刚起跑时的境地。
说来说去,世家这个源自豪强的势力,在经过刘秀起家,得以功封千秋后,早就变得畸形的不能再畸形,哪怕其中有一小部分的人是有心改变这个制度,但到头来无非就是新瓶装旧酒,永远跳脱不出这个框架。
寻常人努力一辈子,甚至就连袁绍的起跑线都达不到。
只是,有了袁基这个对手在,袁绍想要掌控袁氏,还是有着不小的阻力了,再加上按照进程,袁逢之后,又是叔父袁隗接替成为袁氏之主。
在这种局面下,袁氏家主的身份在短时间内是落不到袁绍头上的。
除非,再进行一次引凉州恶虎董卓,这位袁氏门生故吏入京。
袁绍笑着摇摇头,如今自己已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便是董卓,此时也不得不毕恭毕敬的称呼自己一声卫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