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文彦博的小九九(2/2)
这还仅仅只是太湖周边地区的豪绅,便得了这多么的银两,可见此时的赵宋还真是有钱。只是可惜,这钱都被豪绅阶层所把持着,真正的百姓手中的财物是少之又少。
当听到代表苏石的金色龙旗出现在苏州城下之后,李南便叹了口气道:“我们猜测的果然不错,这个苏石真是冲着苏州城来的。看来当初就不应该行刺杀之举呀。”
不能对别人去说,文彦博心中却是十分清楚苏石的不好惹。
龙军一路而来的路上,一直都在疯狂的扩军之中。
进攻犀利不说,防守还这般的严密,老天呀,你到底给李唐找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早知道如此的话,当初在苏石实力还弱小的时候,他们李唐就算是多费上一些力气,也是要将此人给斩杀的。
反正各军行动之初时,带足了粮草,这也是苏石担心汉民会有吃不饱的事情发生。便拿出了足足两亿信仰点全都兑换成了粮食。
进入西境的时候,龙军有六十余万,到了现在,龙军的人数直接突破了一百万,且这个人数还在继续的增加之中。
不少原本支持宋军的当地豪绅就成为了无根之浮萍。此时,龙军距他们尚还有一段时日才能赶到。借着这个机会,苏州城内的李唐突然出手,派出了大量的士兵,对这些豪绅行尽了抢掠之事。
到了第十天,苏州城外的第一支龙军出现了。
做为李唐的高层,李南对于刺杀的事情自然是知晓的。当时他也投了赞成票,在他看来,派出八名绝世高手完成刺杀任务是有用的。就算是他们都战死了,以八人之死换来对苏石的严重打击,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这些人原本就非是他们李唐的臣民,抢他们的实在是一点的心理负担都不会有。
起先,龙军还在选择性的收拢宋军,可是到了后来,投诚的人数太多了,他们即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做筛选的事情,索性也就由得他们加入到了队伍之中。
生怕被龙军给碰上,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李南便带着大家躲到了山中,一边打探着局势,一边想着应对之法。
自诩是聪明人的文彦博怎么可能会跟着一个要完蛋的人在一起呢?
跟着,在接下来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依次有龙军赶来。原本空荡的太湖军营上又重新住满了人,比之以前曾公亮在时,人数只多不少。
苏州城门大开,抢掠之事足足进行了七天。
可是想归想,有了旨意他不敢不服从,这便一路跟来了。在然后,他竟然连苏州城都没有进去,就被挡在了外面。
只是现在,说这一切已然晚矣。
运输车也好,战车也罢,拉的全都是粮食,便是原本的炮兵都由乘车改成了步行。这么多的粮食,就算是每到一地,扔下一些,但依然十分的充足,为此,收拢多少的军队在吃上面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就相当于大宋驻在这些城池的军队,基本上全都归了龙军所有,这不仅让双方的兵力对比数值在不断的拉近,也是极大的打击了赵宋军队的士气。
文彦博为了活下去,甚至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活下去,便打起了其它的主意。比如说,抓了李南将他献给苏石。
苏州城下,龙军越聚越多,看得城楼上的李唐之兵一个个人心惶惶。
这伙人正是从汴梁城谈判归来的李南队伍。他们已经紧赶慢赶了,但龙军先锋还是先他们一步赶到了苏州城外,并开始了加强戒备,严盘路过人等。
其中多数城池,往往是龙军一至,便开城投降,连带守城的将军和士兵一起都加入到了龙军之中。
面对这样无法对付的人,文彦博认为,只能是谈判来解决问题,选择战争那就是自取灭亡。
七天的时间,抢得的各种物资便有两千马车之多,合计铜钱约有一千两百万贯。
首先,苏石也是汉人,他投靠苏石并不算是民族背叛。
其次,相比于赵允让父子,苏石更能让汉民族强大起来,让百姓变得富裕起来。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即是如此,当然要找一颗大树来做为依靠。显然,怎么比苏石的腿都比赵允让的粗。
再说了,良臣择木而栖,即然知道苏石一出,赵宋都要完蛋,那还等些什么。他现在人已经不在汴梁城了,那就是绝佳的机会,若是不趁着现在联系苏石,难道要等到汴梁城破之后,自己成为了俘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