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遗憾与意难平(2/2)

陈一鸣发现祥瑞还挺有喜剧天分,埋梗抖包袱节奏明快,把这个小段儿拍得喜感十足。

完成度挺高的,王素秋剪这种故事性比较强的段落也比较拿手,因此陈一鸣暂时当了甩手掌柜,全程旁观一言不发,祥瑞多少找回了一点身为导演的自信。

接下来的发展证实了女二对男主男二的评价。

男主追女孩的方式就是暗地里奋发图强,让自己“配得上她”,于是他天天忙着学外语、练大字、学素描。

另一边的男二则渐渐蜕变成了类似狗头军师的角色,加上别有用心的女二号在里面搅合,让男主的高二生活多了不少鸡飞狗跳。

愉悦的高中回忆,让男主给女主的信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活泼与快乐。

事实上这封信的作者不是男主,而是女二。

她实在看不过去两个男人“畏畏缩缩的试探”行为,于是在信的最后直截了当地询问女主,高中阶段是否因为同名同姓遭遇到比较难堪的事情,那时她有怨恨过男主吗?

虽然依旧是旁敲侧击,但是迈出的步子明显大了很多。

轻松的桥段过后,自然要转入低沉的部分,现实里女主拆信看过之后,也进入了一段独属于她本人的回忆。

灰蓝色调下,同一间教室却散发出清冷的气息,特别是当教室里坐满了众多更具压迫感的成年人时。

黑板上写着“高二下学期家长沟通会”的字样,清楚表明了当前的时间节点。

讲台上的教师正在点评学生的期末成绩,又是一次张冠李戴的乌龙,事件主角是男主的爸爸。

至于女主的座位,空无一人。

最该笑的人却根本不在现场,恰恰说明了这个笑话有多冷。

镜头再一次转到女主家的卧室,女主从书桌前起身来到客厅。

客厅的摆设简单到寡淡,居中是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上面摊着一张试卷,除此之外再无它物。

王素秋熟练无比地把提前处理好的素材拉进轨道,显然他不止一次地“检阅”过这一段落,既然侧后方的陈一鸣没有开口,他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往下剪。

这是女主侧的主要支线,青春片么,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终归脱不开学校与家庭。

男主回忆主要聚焦于校园,属于主观美化的部分。

那么作为对比,女主回忆就要扩展到家庭,补足遗憾与意难平的部分。

当然原剧本对这条支线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挖掘。支线本身也不存在什么绝症、单亲、原生之类的狗血情节,只是华国家庭常见的沟通问题。

工作繁忙忽视孩子的家长,听话懂事内心不甘的女儿,两者之间心灵层面的小误解。

女主回忆再一次确认了试卷事件的结局,试卷上方57的分数历历在目。

女主当然知道这不是自己的试卷,但是她有意留下了,目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刺激”一下父母。

祥瑞把这个段落拍得格外丰满,两个客串的魔影厂演员也发挥得十分出色,把内心爱孩子,却被工作拖得精疲力尽的中年夫妇形象,演得丝丝入扣。

看到试卷时的愕然,瞬间切换出来的不自然笑意,对试卷的刻意回避,掩藏在眼底的愧疚,吃饭时,两人可谓是全身都带着戏。

对比之下,安西西这个萌新被爆成了渣渣,木着脸捧着碗从头吃到尾,应该藏在底层的期待感没能完全藏住,表层的漠不关心却演成了真的,于是人物性格就显得有些割裂。

陈一鸣的处理很简单,一字谓之曰“砍”。

女主支线又不是电影的重点,起到的不过是丰富女主人设的作用,让观众知道有这回事就够了,浓墨重彩真心没必要。

陈一鸣指挥王素秋,把安西西露出鸡脚的“内心戏”全部砍掉,女主父母只保留了看到试卷的零星镜头。

至于三人交集的吃饭戏,一整段都被陈一鸣嘎了。

旁边的祥瑞咬着嘴唇避免自己叫出声来,脸上如同戴上了痛苦面具。

辛辛苦苦拍出来的大得意段落,就这样被剪成了几分钟的快切镜头。

痛!太痛了!

全部段落剪完,祥瑞才闷闷地开口说道,“剪成这样,前后不连贯了啊,家长会的话题全都没有了。”

陈一鸣头也不回地说道,“加特技呗,还好你的素材拍得够充足,快闪几帧父母穿梭客厅的画面,另一头女主呆坐在卧室书桌前无言以对,这疏离感不就来了么?

至于家长会,一字不提才对味儿嘛,正说明女主父母压根儿就不记得。”

在外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