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再见已难(2/2)

张延龄摇头叹息:“我确实很遗憾,父亲你太懒了,根本就不适合当权臣,遇到事情就推三阻四,但秉性如此,我能说什么呢?你在仕途上的进取心,远不如人家李孜省,让投靠你的人心寒啊……”

“行了,行了,别说了。”

张峦一脸的不耐烦,摆手道,“咱父子俩,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你别教训我!不过你有需要,可以随时跟为父说,我自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那儿子就以茶代酒,跟父亲作别。”

张延龄拿起茶杯遥敬,然后仰头一饮而尽。

……

……

张延龄离开。

张峦坐在那里,显得怅然若失。

祁娘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刚回到院子的刘氏,而刘氏手上端着一盆冒着药物气息的热水,正要过来给张峦洗脚。

如今刘氏在这院里,跟个打杂的婆子没什么区别,且因为她曾经得罪过祁娘,所以并不会得到任何优待……

甚至她一家人,都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过点安稳日子,不至于流离失所,甚至因病饿、劳累而死。

“老爷,二公子与您说什么了?”

祁娘可不愿意当井底之蛙,想在张家两父子跟前有点存在感,更想成为张峦这边的传声筒,让她有机会接触政治。

至少庞顷为了获得跟张峦沟通的机会,对她非常尊重。

张峦哭丧着脸道:“孩子又要走!实在留不住啊。”

祁娘点了点头,说道:“二少爷是去干大事,老爷不必担忧。对了,天冷了,老爷一直都有寒足的毛病,这不马上要开宴么,先安排给您暖暖脚……”

“弄药水作甚?味儿太冲了。”张峦显得很不耐烦,“这一走,京师中好像只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

祁娘道:“老爷不是还有家人么?”

“他们跟我的眼界不同,整日都是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想说句话都难。”

张峦道,“这些年跟吾儿相处,眼界开阔后,再不想当个闭目塞听的市井小人。说起来,我还挺想过那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

祁娘心想,你的追求真够特别的。

张峦胡乱套上靴子,起身道:“好了,拿几本书来,今晚我要看看书,增长一下见闻。免得下次再见吾儿,被他轻视!”

……

……

乾清宫。

徐溥借着去给朱祐樘日讲的机会,在讲经结束后,又以商谈国事为由,恳请朱祐樘放弃未来在西北的军事计划。

在文臣看来这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需努力扼制皇帝穷兵黩武的心思。

“……陛下,如今鞑靼内部纷争不断,朝廷更应该隔岸观火,或可利用其征战不休,扶植一些势力,让其长期内斗。此时若有进兵草原之举,只会令鞑靼人同仇敌忾,重新把心气凝聚到一处……”

徐溥算得上是苦口婆心。

甚至徐溥有些不理解,怎么当初在东宫时,那么软弱和无能的小子,竟在登基后,有如此大的野心和抱负?

居然异想天开把草原给平了?

朱祐樘道:“徐先生,平靖草原部族,将鞑靼人彻底剿灭,不一直都是大明列祖列宗的心愿吗?朕不过是想完成先帝的遗愿而已。”

徐溥心说,你别总拿你死去的老爹说事。

你爹可没说要把草原给平了,最多是你爹在位时,在北方打了一些仗,但多是防御性质,且主要目的也是打击鞑靼人,削弱其力量,使其不能南顾,而不是将他们彻底剿灭。

徐溥道:“就算攻灭鞑靼,草原上还是会涌现新的部族,自古以来,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直至鞑靼人,都在漠北繁衍,中原王朝对草原的态度,永远都是压制,而非彻底征服。如果能维持现状,让其不敢南下入寇,已是最好的结果。”

“朕不这么认为。”

朱祐樘显得很坚持,摇摇头道,“有机会灭了他们,就不要给其喘息的机会。自古以来,无论是封狼居胥的传说,再或是太祖太宗皇帝出征漠北,在朕心中,那都是很神圣的事情。如果有机会,朕肯定想建立平定草原的功业,而不是任由那帮臭虫在我大明边陲成天蹦跶,随时恶心人。”

徐溥一时无言以对。

就好像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执念,让他觉得很无语。

朱祐樘道:“眼下延龄已经制造出新火器,大明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一个档次,正是对草原形成有效压制的时候。

“只有趁着这节骨眼儿,鞑靼人对大明的威胁还停留在以前,这才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徐溥皱眉道:“但师出无名。”

“中原王朝威加四夷,无须理由。”

朱祐樘道,“就如同他们年初敢带兵来犯我边关,需要什么理由么?让他们上贡,给他们开边市的机会,但他们不识好歹仍旧频频在边塞闹事,甚至不打招呼就擅自进入河套之地,几时给过朝廷面子了?”

徐溥未料到朱祐樘态度如此坚决,一时沉默无语。

朱祐樘拿出一份军事计划:“徐先生,有时间您回去参详参详,看看这份计划是否可行!这是之前三边总制、兵部左侍郎王越上奏的一份平蛮策,如今他已去延绥就任,如果可行的话,将用半年到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随后就出兵。”

随即由覃昌将这份奏疏的誊录本,转呈给了徐溥。

徐溥拿在手上便觉得熟悉,这份东西他之前见过,当时就觉得王越纯属异想天开。

但现在皇帝好像真把王越的理想当回事,还准备付诸实施?

徐溥道:“王越之所以一心出征草原,全为个人功名利禄,并非为大明的长治久安,陛下不可轻信。”

“不管是什么目的。”

朱祐樘摇头道,“如果他有能力平定草原,那就由得他去。如果不成功,朕就会降罪于他,计划就此搁置,以后机会不成熟朕永远不再提这件事。”

皇帝好像做了妥协。

王越如此迫切想要平草原,为他自己的爵位也好,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固也罢,反正他这个皇帝都想给王越一个表现的机会。

至于张延龄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好像已无关紧要,毕竟现在冲在前面的是王越,外人都会把矛头对准这位昔日的威宁伯。

正如之前张峦给儿子冲锋陷阵一般,现在为张延龄充当挡箭牌的人,正是王越这个号称当世不二名将的家伙。

行不行,全看王越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