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骇人(1/2)

第617章 骇人

在日本推理小说主要是有两个流派,大致分为两个流派,也就是本格派和社会派。

本格派主要是侧重于揭秘,也就是小说里面,内在的逻辑推理非常的严密。

社会派呢,主要是注重犯罪人的心理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去进行描写。

显然,东野圭吾是要被归于社会派的。

作为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上下限都很大。

因此,在日本的社会派里面,东野圭吾算不上最顶尖的。

前面有松本清张这座高山在,而且清张魔咒影响了日本推理界几十年。

这点东野圭吾显然是做不到的。

而论诡计,东野圭吾最拿得出手的也是《嫌疑人x的献身》那个手法,本身其实是莎婆《abc杀人案》的变种。

这个手法初看挺亮眼的,但是细品漏洞不少。

这小说能够这么火,胜在作者对于石神的人物刻画,而不是单纯诡计。

而且在同时期,岛田庄司的《占星术》、绫辻行人的《钟表馆》,在诡计上都要更出彩一些。

因此,日本天王级推理小说作家肯定轮不到东野圭吾。

读的东野圭吾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他就那几套来回搞,所以作品注水的成分越来越多

不过这个天王级推理小说作家的格调一定是非常高的,排不上东野圭吾并不是说他菜。

因为哪怕是常被粉丝誉为推理之神的岛田庄司都未必够得上天王级。

天王级推理小说作家绝对是属于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这些促进推理发展的代表人物的。

但话又说回来了,能有一两本佳作流传后世,对于一个推理作家来说已经算是大成功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黄金三杰那种实力。

东野圭吾虽然算不上大师,但也算是一个优秀的畅销小说作家。

为什么是畅销小说作家,而不是推理小说作家,原因在于他的很多作品都不算是推理小说。

《解忧杂货店》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部。

这部小说一度成为现象级作品,在全球多语种畅销超1000万册。

后世有数据统计过,海外的悬疑小说作家,仅有两人的中文销量是一定突破了千万的。

第一位是莎婆——阿加莎.克里斯蒂,基于她从7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作品流入国内的情况,到后世虽然数据上显示几百万,但实际上她作品的中文销量一定已经突破了千万这个数字,这是无人反对的共识。

另一位就是东野圭吾,仅仅《解忧杂货店》一部小说,销量就突破了一千万,这个数据就印在这本书的书腰上,可见《解忧杂货店》这部小说的名气之高。

江弦在去年年底成功合成了这部小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对这本小说的写作,这一写就到了现在。

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一个原因是他事情多,得干预那么多的影视作品,这就被拖慢了写作的进度。

另一个原因是难写。

《解忧杂货店》不是一部创作于国内的小说,更不是一部创作于这个年代的小说。

这是东野圭吾在2011年开始连载,一直到2012年才发行单行本的小说。

作品里的年代,也是作品发表的那个时期。

有着这么大的时代差异,还怎么写这个故事呢?

既然选择合成出这本小说,江弦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也计划好了如何来改这部小说。

首先,改写的操作之所以有可行性,是因为《解忧杂货店》虽然写的是二十一世纪作品发表的那个时期,然而,讲的故事却是一个跨越时间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的人投了信,三十多年后有人可以在这杂货店中回信。

而那个时期往前倒退三十多年,就刚好是江弦所生活的当下.

从这个角度上讲,这篇小说对江弦的意义也是非凡的。

因为在时间穿越的角度上看,从现在往后再过三十多年,便是他原本生活的那个时代。

这种存在于小说当中的对话,对他而言绝对是一种相当奇妙的感觉。

抽了个空,江弦又去了趟东北,来到《黑太阳》的片场。

东北还是冰天雪地的。

牟敦芾裹得跟个球似得,一边儿瑟瑟发抖,一边儿激情十足的冲着一帮“日本鬼子”指点江山。

“这场戏呢!必须演出癫狂的状态!”

江弦捂着鼻子,看牟敦芾叮嘱着老演员刘田夫。

为啥捂着鼻子?

片场弥漫的全是福尔马林那味儿!

呃,牟敦芾这壮举实在是让整个电影圈震颤。

听说当时运输的时候,东西一被搬上面包车,浓烈的防腐剂味道差点儿让司机晕过去。

到了片场以后,一名女场记当场呕吐,灯光师默默点烟的手一直颤抖。

牟敦芾说啥呢?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要让观众隔着银幕都得闻到血腥味!”

“你说他是不是疯了?”长影厂的一名同志一边儿给江弦讲,一边儿给他吐槽这名香港的导演。

“这有什么?”

江弦一脸淡定,“真实的场景比电影残忍一百倍,如果连镜头都不敢直面,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同胞?”

“.”

长影厂的同志听的哑然。

江弦的话太有道理,以至于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

说话间,这场戏就开始了。

这场戏的内容相当骇人。

老演员刘田夫需要饰演一名焚s工,在焚s房边喝酒边劈砍st。

牟敦芾的设计是,需要刘田夫真实的挥舞斧头砍向真的st,同时演出癫狂状态。

他要求是必须真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