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浪漫(1/2)

前几日,才与范爷通话聊过。

今天见到了,俩人正好都没在戏上,便交谈起之前那事。

“你说的那事情。”

“就是搞美妆那事我仔细想过了。”

“真的能成吗?”这位有些迟疑。

毕竟不太懂。

“别的我不知道,可就算我用自己打品牌,也是国产品牌。”

“你也知道,现在国产化妆品不景气,大家都用进口的。”

“国产只能做低端,而我的形象……”

张远听明白了,原来她的纠结在这里。

以范爷现在的形象,去给百雀羚,万紫千红代言,的确不合适。

虽然百雀羚后来也开始走时尚路线。

就是所谓的“国潮”风起来后,国产品牌都接着“爱国”这个情绪,开始噶韭菜。

现在范氷氷好不容易通过多年努力,把自己的面孔和“高端”挂钩了。

她怕自己搞个牌子,能不能赚钱还两说,却把多年塑造的形象给拉下来。

反而影响她的商业价值。

“好办。”张远打了个响指。

“那就做成‘进口品牌’。”

“什么意思?”

“去澳洲,或者新西兰这种地方,开个公司和户头,建立一个品牌。”

“只要有间办公室就成。”

“用这个壳子,给国内工厂发定单代工,这样洗一遍,就是洋品牌了。”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不少浙商,温商,闽商做这种事。

后来更多。

选澳洲,新西兰,是这俩地此时在华夏人心中,与“天然”二字能挂钩。

且比北美和欧洲更方便搞事,政策相对松一些。

“哦……”范小胖心说还是他鸡贼。

“可若是被人发现了,怎么办?”

“首先,初创时,没人在意。”

“人怕出名猪怕壮,只有等品牌做大了,才会有人去考究这事。”

“那时候咱们再买一家当地的小品牌和他们的工厂就行。”

“贴牌,出口转内销。”

“熬过这一阵,做的更大了。”

“再以支持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名义,在国内某些支持产业项目的地区建立更大的厂子。”

“然后把海外的场子给减产或者停掉。”

“大义凛然,还能节约成本。”

“并且当你能走到这一步时,就不止做化妆品了。”

“澳洲新西兰还有很多保健品品牌,直接买下来,继续出口转内销,还能更赚。”

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共性是,成本极低,利润巨高,全靠广告。

是最适合“明星带货”的产业类型。

这套路也是很多买办的标准模版,很多国内品牌都不能深究。

范爷听完,瞪大了眼睛。

她一直觉得,自己的野心就算够大了。

没想到面前这位比自己还大得多。

有些女人会因为玫瑰感动,有些会因为金银首饰激动。

而范爷则是一位只会因为事业躁动的女人。

早年间的大,个个都是“工作狂”。

杨密以拼命而享有盛名。

但也只是在85这一代中算拼命。

若是再往前五年,十年那一批,也一般。

范爷这一代的女星事业心可强了!

“能赚大钱?”

“理想状态下,品牌如果能上市,几十亿到几百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张远给她画了个饼。

别人说话,她未必信。

毕竟男人为了哄女人上床,什么话说不出来。

但她和张远已经跳过这个初级阶段了,所以大致信了。

而张远考虑的则是先发优势。

先发致人,便更容易成为行业巨头。

而化妆品,保健品本身也是众艺人会争夺的“大代言”。

还可以用股份作为诱惑,影响当红艺人。

这些都能反过来加强他对娱乐圈的掌控力。

“你这张嘴是真能说。”范小胖兴致盎然。

“不光能说,还能干呢。”张远点头道。

“呵呵,我倒要看看你说的这些能实现多少。”说罢用手指挑了下他的下巴。

“好了,我要去试装,回头见。”

张远摆摆手。

盘靓条顺,臀大胸也不小。

她这样的,看着的确媚,有性张力。

但却不像李氵心一样,能演比较正气的人物。

没有人是万能的,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张远溜达了一圈,没一会儿又接受了一段幕后纪录片的采访。

他今天的活不重,没啥戏份,都是杂事。

“呦,我烨哥来了……不对,现在应该喊主席。”

张远采访到一半,见到身着长衫的刘叶老师梳着大背头,点了唇下痣,正大摇大摆的往这儿走。

把他拉到身旁,与自己站在一块。

片中素未谋面的共和国黄金搭档此刻已经聚齐。

要说像,张远仔细观察,其实不太像。

身高太高了,体型有点过于健壮。

而且这会儿已经结婚,没了那种青年人的“纯”。

是纯真,不是纯洁。

刘叶的纯洁早被胡軍夺走了……

刘叶在形象上,肯定不及古月老师。

甚至不如后来经常扮演年轻教员的侯京建。

不过演技还是值得信赖的。

在《建党伟业》中,毛周二人都处于青年时期。

周在带领学生运动,教员则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来到北大当图书管理员。

无论哪个时代,有文化,有思想的新青年,才能引领未来。

某些土老板所持的读书无用论根本是谬谈。

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所写,民国时街面上的巡警,就是臭脚巡,一个月6块大洋。

当兵的兵痞,一个月7块,但有时会欠薪。

而北大图书管理员,一个月8块大洋,准时准点发薪,有屋子遮风挡雨,还有大量图书免费观看。

有文化,到底还是比没文化的强一些。

按照伟人对斯诺的回忆中亲口所说。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

那些文人大师,谁会搭理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

可见,即使再伟大的人,也有“莫欺少年穷”的时候。

而且一提起民国,总有些人的论调是“民国出大师”,显得新华夏水平不行。

实则,那些所谓的民国大师,大多是“文科”的。

像梁思成,林徽因那样懂工科的都不多。

而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的是理科,工科,物理,化学,水利,电子,空动,能源……

而理工科可是实打实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且文科嘛……

就像后来那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台词一样。

“华夏之所以这么糟糕,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

胡适之是是某些人心中的“民国大师”。

“你认为刘叶能演好伟人吗?”剧组副导对他发问。

“不能。”他则直白的回话。

副导都被吓了一跳,不应该互相捧吗?

刘叶睁大眼睛,一脸尴尬。

“因为他不能吃辣,所以演不好。”张远一脸肯定的答道。

伟人爱吃辣椒可是吃了名的。

不光自己爱吃,还总爱劝别人吃。

“我提前练过了。”烨哥松了口气,原是与我玩笑。

“要不晚上我请你吃湘菜,咱们试试重辣?”张远邀请道。

“别,别别……”刘叶练练摆手。

好家伙,还湘菜重辣,我明天屁股都能喷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