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儒家的梦想(1/2)

第1363章 儒家的梦想

送走金甲神人,打发了两个钦天监的道人,羽太师便带着芍药与池邈往太师府里面走。

进了门,芍药略感不安地说:“其实你派人送来请柬便足够了。

拿着你的请柬,地府鬼神会放我们离开福地。

来到阳间,城门官与门神,也不会为难我们。

现在劳烦钦天监天师亲自出马,还用四位天神抬着御用的步辇,过于招摇,也明显僭越了。”

羽太师笑道:“你莫要多想,这些准备都是钦天监关真人安排的。

他在咸阳待了几百年,太了解规矩了。

既然他安排人用此规格礼仪迎接你,说明你完全受得起。”

单单芍药姐,肯定承受不起。

不过,像羽太师这般,借人、借皇宫的步辇接待客人,在大秦朝的确不是首例。

说到底,这个世界有神仙存在,不可能皇族唯我独尊,皇族的东西别人便用不了。

事实上,嬴政、李斯他们接待“非人贵客”时,场面比此时的羽太师要奢华太多。

借用皇家步辇算啥?李斯自家打造,专门用来迎接神仙、鬼神的马车,比刚才那个步辇华丽珍贵千万倍,是真正的高等灵宝。

羽太师现在租借步辇,已经显得寒碜了。

被咸阳权贵知道,都要真心称赞一句,“羽太师清廉如水啊!”

“小姐,翠蓉姐,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到你们,呜呜呜~~~”边上的胖磨勒太激动,忍不住哽咽起来。

“哎,胖磨勒,你长大啦。之前小小的,现在竟然长得这么高大壮实!”

再见故人,芍药也情难自已,红了眼眶,脸上却满是欢喜与笑容。

丫鬟翠蓉道:“虽然长大了,却和小时候一样,喜欢哭。”

她其实也在抹泪。

小羽道:“要哭也回屋里哭,哪有大冬天、大晚上,在院子里叙旧?”

几人便抹去泪水,快步进入厅堂。

第二天上午,羽太师又派人把自己便宜侄儿沙蛋接了过来。

穿越这么多年,终于吃了一回团圆饭。

人有点少,气氛却不错。

小羽清空杂念,啥也不想,就带着芍药、沙蛋与胖磨勒,体味中华神都的繁华与文明。

即便已经当了一年多的大秦太师,即便在咸阳待了不短的时日。敞开心怀畅游咸阳,对小羽而言却是第一次。

去年刚来咸阳,倒是对咸阳街景好奇了短短几个时辰,然后便陷入真形图宝库、大秦藏守室等嬴氏底蕴中,不可自拔。

“咸阳的确是神都,单单是定安门外面的番市,便犹如一个小小王国。

怕不是有二三十万人口?

还全都是外邦来的商人,我甚至见到了几个西蜀人,他们的商号我在西蜀见过。”站在三百丈高的阿房宫“庆云顶”琉璃亭台,芍药感慨非常。

胖磨勒笑道:“小姐还是小瞧了西市的人口,何止二三十万?我们之前去的,只是靠近咸阳的繁华区。

继续向西,可以蔓延到百里之外,常年能保持五十万的总人口。”

芍药道:“天朝不愧是万邦之根本。汇聚于此的外国人,都比西蜀帝都人口多了。”

小羽笑道:“要想成为万邦之根本,光靠富饶与人多还不够。帝都文化之繁盛,过两天芍药姐也能见识到了。”

小林子立即道:“老爷,芍药小姐,就在初三下午,在阿房宫的‘凤仪殿’,就有一场盛会。

大儒毛亨带着三十名弟子来到咸阳,要在凤仪殿读诗呢!

连蜀地、山东的名流,也闻讯而来,准备瞻仰‘儒圣’。”

芍药惊喜道:“莫非是编写《毛诗》的那位毛公?”

毛亨在小羽前世不怎么有名,但他老叔“毛遂”全国人民都知道。

毛亨的成就其实还要远远超过毛遂,因为他是《毛诗》的开创者。

在西蜀时,黑妹文芷若还教过小羽毛诗。当年小羽对文芷若的学问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而事实上,文芷若所讲“毛诗”,都不知道传递了多少手,在真正的毛公跟前完全不够看。

小林子点头道:“可不就是他?在太师班师回朝前的一个多月,咸阳城内最大的新闻,便是毛亨与他的弟子公开讲诗呢!

还留在咸阳的王侯与公卿,纷纷递上拜帖,前去拜访儒圣,还想请儒圣到自家举行诗会。”

小羽挑了挑眉,“毛亨如今敢在咸阳公然露面,不怕李斯害他了?”

毛亨、李斯、韩非,皆师从荀子,也都曾出仕大秦,在咸阳朝廷抱团互助,成为嬴政的宠幸之臣。

后来有消息说,李斯毒死了韩非,毛亨怕被害,便连夜出逃,好些年没有音信。

羽太师初到神州时,也曾想过拜访这群儒学大家,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毕竟,只凭她前世的本科毕业证,在这个时代真就是个半文盲。

小林子道:“传言说李丞相害了韩非子,其实是谬误。

杀韩非者,人皇嬴政是也!没有人皇之令,李丞相岂敢用毒药害韩非子?

韩非子也该死,先皇要一统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势不可挡。

他却阴阳怪气地反对,还明里暗里搞破坏,太不识时务。”

小羽笑道:“主要责任的确不在李斯,可李斯动了手,表明了态度,也开了杀戒。毛亨怕的就是这个。”

小林子道:“他现在大概不用怕了,时移世易,如今二世皇帝在荥阳修建‘三川学宫’,完全模仿当年的‘稷下学宫’。

还算聘请毛公为祭酒。祭酒的权力与职位,还要远超当年。

眼见儒学出现兴盛的兆头,连李丞相都招募门客,准备编写《荀子》呢!

毛大师得到二世陛下邀请,却没去荥阳,反而来到咸阳讲学。

赵地大儒董仲舒,齐地儒圣浮丘伯、大儒辕固生,鲁地儒圣申培公等等,至少十位儒道大家,目前已经来到咸阳,也已经公开讲学。

来年怕是要创造一个‘咸阳学宫’。”

小羽有些惊讶,“都是些名满天下、注定万世流芳的大宗师啊!最近几个月,他们为何这么活跃?”

小林子笑道:“说来还是多亏太师您呀!早年先皇还活着时,虽没直接打压儒学,可的确焚过书、坑杀过不听话的儒生。

如今太师改革弊制,推崇仁义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