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摧人心肝(感谢污水上的桥梁此前打(2/2)

思来想去,只有给弟弟再留些什么好了。写罢‘善养身体’四字之后,手中之笔好似千斤般重,从微颤的手指中滑落出来。

今日竟然连笔都持不住了吗?!

见得此景,诸葛瑾也愈加颓丧,跪坐在桌案前无语凝噎,而后渐渐泣下,从哽咽转为低号,泪滴从脸颊滑落滴到竹简之上,洇出点点水渍,而后彻底伏在案上,再无声息。

一夜过去,待天明之后,诸葛亮来寻兄长继续昨夜未尽的对话,这才发现诸葛瑾早已身体僵硬,无了气息。

而桌案上摊开的竹简上,还留有略带歪斜的‘善养身体’四字……

临近中午,刘禅在宫中久等诸葛亮而不至,于是遣了侍中董允前往相府中去询问。

约一个时辰之后,董允方才回返宫中,面有悲戚的拱手说道:

“陛下……”

刘禅猛地警觉,快走两步来到董允身前,高声问道:“相父出了何事?”

董允泣道:“诸葛子瑜昨夜病逝,丞相今日早上去寻其说话之时方才发现。丞相悲戚过度,已于诸葛子瑜房中枯坐半日未动,听相府管家李昌言语,丞相上午时候曾一度呕血……”

刘禅急问道:“丞相身体现在如何了?”

“说不好。”董允面露难色:“蒋令君、费护军、杨军师都已去了,臣来的路上也让太医去了。有他们三人在彼处护着丞相,想来也不至出错。臣因要向陛下复命,故而先回。”

刘禅肉眼可见的慌了神,在殿中来回踱步了片刻,而后对着董允说道:“快快备车,朕要去相府去看望相父!”

董允迟疑了几瞬,再度劝道:“陛下,蒋、费、杨三人都已去了,太医也已前去,陛下去了也无有益处。更何况故去的乃是吴臣诸葛子瑜,虽是丞相兄长,但陛下若去乃是失了君王之礼。”

“蒋令君也是这般与臣说的,说陛下无需前来。丞相尚在悲戚之中,不与众人言语,陛下来了反倒惊扰。”

“那当如何?”刘禅皱眉:“相父呕血,朕岂能什么都不做?”

董允道:“丞相是因兄长故世哀伤过度,陛下不妨赐其哀荣,以此稍稍宽慰丞相之心。”

“哎。”刘禅长长叹了一声:“现在丞相心中哀戚,朕现在不去,今晚也定要去的。”

“董侍中,传朕旨意,诸葛子瑜曾为吴国齐王、大将军,以汉吴盟友之故,朝廷赐金以王爵之礼将其厚葬于成都,以示哀荣。”

“臣,领旨。”董允行礼后缓缓退下。

董允马不停蹄,拟好旨意用印之后来到相府之中宣旨。涉及自己亡兄,诸葛亮对刘禅赏赐下的这般哀荣没有半点推脱,而是十分麻木的应了下来。

毕竟是曾经的相府班底,杨仪主动操办起了诸葛瑾的身后之事,费祎一直守在诸葛亮身旁好言开解,蒋琬停了几个时辰后,就离开相府回到尚书台继续处理公务。三人之间,蒋琬的担子最重,最不可或缺。

太医的诊断也随之送回了宫中。据太医禀报,诸葛丞相的身体内外两虚,又过度劳累,且因伤神过度损了肺腑以致呕血。太医还说,这等问题没有什么快速见效之药,除了缓慢调理,就只能凭着丞相自己本人安定情志、渐渐回归正常的温和之态。

刘禅见了这一诊断,自是一阵哀叹与伤感。赶在这般要紧的关头,若丞相真有个三长两短,他又能如何撑起整个局面来呢?

昨晚议事之时说王平心中依赖诸葛丞相,他这个皇帝又如何不依赖呢?只是苦了丞相了。

傍晚,刘禅终于按捺不住,准备乘车前往相府,却不料诸葛亮竟先他一步,亲自乘车入了宫中。

“相父实在让朕担忧!”刘禅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强作镇定:“相父还请节哀!还望相父勿要悲戚过甚,身体要紧。”

诸葛亮深深躬身一礼:“臣替臣兄长谢陛下赏赐恩荣。”

刘禅摇了摇头,将诸葛亮扶起:“朕除了这些,也没什么能安慰相父的了。相父的身子好些了吗?”

“已经无虞了,不至于耽误国家大事。”诸葛亮声音平静,但仍能看出他的虚弱之态:“臣是来向陛下进言的。”

刘禅发问:“相父有何言要进?”

诸葛亮道:“陛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效昔日先帝征汉中之时。大汉上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当即日起准备应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