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鸟官人皇;你跟魔道讲武德?【9k】(1/2)
第516章 鸟官人皇;你跟魔道讲武德?【9k】
西海之滨的穷桑神国,岁月静好,仿佛被洪荒世界的喧嚣与战火遗忘。
那个被五色凤凰环绕而生的孩子,在母亲皇娥的慈爱与那位神秘“白帝之子”的教导下,安然成长。
他依旧叫少昊。
少昊不像寻常孩童那般嬉闹,反而对音律与秩序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
当父亲吹奏玉箫,仙乐飘渺之时,尚在襁褓中的他便会停止啼哭,静心聆听。
仿佛能从那音符的起承转合中,窥见天地至理。
母亲皇娥纺织七彩云霞,经纬交错,丝毫不乱。
他便能坐在一旁看上一整天,眼中闪烁着对“规则”与“和谐”的领悟之光。
少昊的父亲教他的并非争强好狠的神通,而是“以乐通神,以律治世”的大道。
在少昊的印象中,父亲总是穿着一身纤尘不染的白衣,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他告诉少昊,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并非毁灭,而是构建秩序的和谐。
“万物皆有其声,万法皆有其律,能聆听万物之声,掌握万法之律者,方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于是,少昊的童年,是在琴瑟和鸣与机杼声中度过的。
他以凤鸣为曲,以潮汐为拍,谱写出的乐章能让百鸟汇聚,万木朝拜。
他观摩母亲织布,领悟出的法度能让散乱的灵气自动归拢,形成稳固的阵法。
他天生便亲近金德之气,代表着收敛、肃杀与无上的秩序。
这使得少昊性情沉静,处事公允,宛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静待着属于他的时代。
而对于少昊的一切,远在帝都的轩辕都看在眼里。
轩辕并未急于将这位天命所归的继承人接入帝都。
“真正的君主必须脚踏实地,亲眼见证人道的广阔与复杂。”
他对着身旁的风后轻声说道。
于是,在少昊长至少年之时,三位特殊的老师悄然来到了穷桑。
第一位,是文道之主仓颉。
仓颉穿着一袭儒雅的青衫,四目神光湛然,他教的不是文字的写法,而是文字背后承载的“道”。
仓颉让少昊明白,人皇的每一个政令,都如同一字一句,必须承载其“道”,方能言出法随,泽被苍生。
第二位是兵家大贤力牧。
他身形魁梧如山,穿着一身朴素的兽皮甲,身上带着久经沙场的铁血之气。
他教的不是杀伐之术,而是“止戈”之道。
力牧为少昊推演涿鹿之战的始末,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也让他理解,兵者非为征服,而是为守护。
力牧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沧桑,沉声说道:“真正的强大,是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是建立一个无人敢于挑战的强大秩序。”
第三位是此时的百官之首风后。
他教的不是权谋之术,而是“衡平”之法。
风后向少昊展示了轩辕所创立的百官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度量衡的统一带来了怎样的便利,法典的颁布又如何安定了人心。
他让少昊懂得人皇之心当如一杆精准的天平,不偏不倚,衡量着万族万民的利益,维持着整个人道的动态平衡。
在三位大贤的教导下,少昊离开了安逸的穷桑,开始游历天下。
他以一个普通学子的面貌,穿着简单的麻衣,行走在人道繁荣的大地之上。
他见过一言九鼎,化解部落纷争的官员;也见过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酷吏。
他见过万族通商,互通有无的盛景;也见过因习俗不同,而产生的隔阂与冲突。
一次,两大部落因一片富饶的猎场归属而剑拔弩张。
少昊闻讯,主动进行劝架。
他并未直接裁决归属,而是取来一架古琴,当着两族族人的面,盘膝而坐,开始弹奏。
琴音初起如春风化雨,消弭了众人的戾气。
琴音渐高如金戈铁马,演化出战争的惨烈。
琴音转柔如炊烟袅袅,描绘出和平安宁的景象。
一曲终了,两族族人倒下一片。
他们的首领更是激动坏了,留下了“真诚”的泪水:
“别弹了,我们不打了,真不打了!!”
少昊起身,笑问:“大家愿意讲和了?”
两位首领果断点头:“愿意!”
不愿意的话,等会儿他们也得躺下。
少昊见之,欣慰地点点头:“父亲说得对,音乐果然是有力量的,能感动他们。”
两族首领站在原地,连连摆手:“我们不敢动,真不敢动!”
少昊趁机站起身,声音清朗地提出,将猎场划为共有,按季节轮流狩猎,并制定详细的规则。
“都按你说的办。”双方皆心悦臣服。
此事由仓颉记载,最后传回陈都。
正在批阅奏章的轩辕闻报,忍不住抚掌大笑。
他将手中的朱笔放下,神情欣慰地说道:“孺子可教,人道可托!”
于是,轩辕将少昊亲自接到了陈都,放在身边培养。
一晃,就是千年时光。
~~~
混沌战场之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落下了帷幕。
玉宸道君以身化剑,一式“截天”,将不可一世的【剑之魔神】连同其本源世界“万剑归墟”一同斩断了与混沌大潮的联系,将其彻底放逐于无尽虚无。
此战极大地震慑了混沌魔神阵营。
他们意识到洪荒圣人的实力远超想象,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出手,都可能造成他们无法承受的损失。
同时,女娲的“混沌海盗团”与玄卿的“垃圾回收协会”在敌后战场搅得天翻地覆,无数魔神世界被洗劫一空,后勤补给线被严重破坏。
正面战场上,太微天庭与人道联军配合愈发默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内忧外患之下,天道精不得不下令,暂时收缩战线,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防御。
一场席卷诸天万界的浩瀚战争,终于迎来了一个宝贵的休整期。
这正是轩辕等待已久的时机。
陈都,人皇殿。
轩辕身着那件绣有日月山川的玄黄帝袍,召集了所有重臣与万族代表,郑重宣布了两件大事。
第一,他将正式退位,传位于穷桑之子少昊。
第二,为巩固人道三皇时代所奠定的无量气运,他将择日前往万山之祖——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告祭天地,昭示人道之功绩。
消息一出,四海皆惊。
万民虽有不舍,但也明白人皇更替乃是天道循环,人道发展的必然。
而封禅大典,更是前所未有之盛事,它不仅是轩辕个人的功德圆满,更是对整个人道文明的一次终极肯定。
人皇敕令发出,一封封由仓颉亲手书写的,蕴含着文道伟力的请柬,化作金光,飞向三界六道。
天庭、地府、四海龙宫、东西昆仑、五庄观、北冥、西方灵山……凡是在洪荒之中有头有脸的大能与势力,尽皆收到了邀请。
其中,一封最为特殊的请柬,穿过幽冥血海,越过黄泉路,跨过奈何桥,径直飞入了幽冥地府的南方鬼域。
正在操练亿万鬼兵的南方鬼帝蚩尤,感受到了那熟悉的人道气息。
他身穿一身漆黑的鬼帝战甲,甲胄之上雕刻着狰狞的鬼面。
蚩尤伸手接过请柬,打开一看,那龙飞凤舞的字迹与其中蕴含的皇道威严,让他沉默了许久。
“人皇轩辕,封禅泰山……”他低声念道,眼中赤红色的光芒闪烁,其中交织着复杂难明的情绪。
有感慨,有释然,也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欣慰。
“一个时代,终究是结束了。”蚩尤将请柬小心翼翼地收起,转身看向麾下那八十一位早已修成鬼帅,煞气冲天的兄弟。
“传我将令,点齐兵马,随本帝……回人界一趟。”
他的声音依旧雄浑,却少了几分昔日的暴戾,多了几分身为一方帝君的沉稳与威严。
蚩尤要去见证老对手的荣光。
也要以“地府代表”的身份,宣告阴阳两界对人道大势的共同认可。
~~~
泰山之巅,封禅祭坛早已筑起。
此坛非由凡土俗石,而是以人道功德凝聚,以万民信仰铸就,高耸入云,上接天心,下连地脉。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自泰山脚下,一条由无量功德金光铺就的御道,直通山顶。
黎明时分,一支前所未有,威严壮丽到了极致的仪仗队伍,出现在了御道的起点。
天空之上,五色凤凰盘旋飞舞,巨大的羽翼遮蔽了天日,洒下无尽的祥瑞霞光,它们口中发出清越的凤鸣,仿佛是在为这场盛典奏响最华美的乐章。
这便是人皇轩辕最后的巡行,是他一个时代功绩的极致展现!
轩辕身着最为隆重的玄黄帝袍,头戴平天冠,静静地端坐于象车之上。
他目光平和,扫过沿途前来观礼的万族生灵,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对着他们微微颔首。
当车驾行至御道中段时,他看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蚩尤。
【就知道你小子没死!】
轩辕哈哈大笑。
他指了指御驾前的一面蚩尤旗,还有一尊神位。
蚩尤看了看,嘴角咧到了耳后根。
【行了,赶紧封禅吧。】
【天地诸神都等着呢!】
象车继续前行,缓缓登上了泰山之巅。
祭坛之上,新任的人族共主少昊早已身着金德帝袍,在此恭候。
他的身后,站立着风后、力牧、仓颉等一众人族重臣。
祭坛之下,四方云海翻腾,无数道强大的气息显现。
东方,应龙王率领四海龙族前来观礼;西方,九天玄女下降人间。
南方,凤族各大长老齐至;北方,鲲鹏扶摇而来。
更有五庄观镇元子,脚踩祥云,手持拂尘,含笑而立。
冥河教主亦自血海之中,派来了阿修罗王,以示敬意。
天空之中,紫气东来三万里,三清天尊的道场虽未亲至,却有三道蕴含着无上道韵的仙光垂落,化作三朵金莲,悬于祭坛上空。
阐教十二金仙皆到。
广成子手捧崆峒印,将之交给轩辕。
娲皇宫中,一道造化神光飞出,化作一株七彩宝树,扎根于泰山之侧,为人道增添福运。
西方灵山,接引、准提两位圣人双手合十,口诵道号,两道金色佛光化作两株菩提树,与那七彩宝树并立。
这一刻,万神来朝,诸圣同贺!
轩辕走下象车,与少昊并肩立于祭坛之巅。
他高高举起手中的圣道之剑,剑锋直指苍穹,声音洪亮而又充满了力量,响彻了整个三界。
“朕,人皇轩辕,今功德圆满,在此举行封禅大典!”
“上告于天,下禀于地,中明于人!”
“自今日起,人道大势已成,三皇归位,气运永固!”
“人族共主之位,传于少昊!”
话音落下,他将手中崆峒印郑重地交到了少昊的手中。
“拜谢共主!”
少昊双手接过,神情肃穆。
轰隆隆——
九天之上,天道法则轰鸣,降下无量玄黄功德之气。
九幽之下,地道轮回转动,涌出无尽大地玄黄气运。
整个人道长河更是沸腾了起来,化作一条金色的气运巨龙,盘旋于泰山之巅!
天、地、人三才气运在这一刻交汇,化作一场前所未有的气运甘霖,洒遍了整个洪荒世界。
所有前来观礼的神圣,无论修为高低,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那股源自于时代更迭的磅礴馈赠,修为与道行皆有了不同程度的精进。
这是属于轩辕时代的最后一场盛宴,亦是属于少昊时代的开端之礼!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场气运的狂欢之中时,虚空之中,天门洞开。
三十三位周身萦绕着无上天道神韵的古老神祇,自天门之中缓缓走出,他们正是代行天权的天道委员会诸神。
为首的瑶池、青帝、炎帝,对着祭坛之上的轩辕,稽首一礼,声音庄严地说道:
“天道有常,人道有序,今人皇功德圆满,亦是天帝归位之时。”
“我等奉天道委员会之命,恭请【中央黄帝】归位!”
话音落,万千星辰齐放光芒,天道法则化作金色的阶梯,自天门之上垂落,一直延伸到轩辕的脚下。
轩辕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
他轻轻一拍头顶的平天冠。
只听“嗡”的一声轻响,一道与他面容一般无二,身着中央戊土黄龙帝袍,充满了无尽皇道霸气的身影,自他的头顶缓缓走出。
这正是他的自我尸——【中央黄帝】!
【黄帝】对着轩辕的本尊,微微颔首,而后转过身,对着风后、力牧等一众追随他南征北战的臣子们,温和地说道:
“诸位,随我登天。”
“臣等遵旨!”
风后、力牧等文武重臣,纷纷化作神光,追随在【黄帝】的身后,踏上了那金色的阶梯,一步步向着天门走去。
~~~~~
封禅结束,轩辕本尊再次驾驶起那辆由六条蛟龙牵引的象车,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他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他巡视了九州四海,看到了万家灯火,听到了黎民的欢声笑语。
最终,他来到了鼎湖之畔。
他在此地停留,取天地灵根,引人道功德之火,炼制九转金丹。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丹成龙吟。
一颗蕴含着他一生功绩与修为的金丹,冲天而起。
轩辕仰天大笑,一口将金丹吞入腹中。
刹那之间,他身下的人道气运金龙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咆哮,载着他的身影,向着那遥远天际的,人道祖庭——火云洞,飞驰而去!
火云洞中,云蒸霞蔚,瑞气升腾。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天皇伏羲与地皇神农,见到那条气运金龙载着轩辕的身影飞来,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欢喜之情。
伏羲身着八卦道袍,气质谦和,他笑着说道:
“三弟,恭喜你功德圆满,今日终得归位!”
神农身形魁梧,面容憨厚,他亦是上前一步,重重地拍了拍轩辕的肩膀,赞叹道:
“好样的!你将人道治理得比我和天皇在时还要繁荣,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轩辕对着两位兄长,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激动地说道:“若无两位皇兄奠定基础,小弟又何来今日之功绩。”
三位人道皇者相见,彼此祝贺,洞天之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就在此时,整个火云洞突然发生了异变。
只见山间霞光无尽,紫气氤氲,仿佛有无尽的大道法则在此地交织演化。
冥冥之中,有一点赤红色的火光,自洞天的最深处亮起,仿佛照破了鸿蒙,点亮了亘古。
紧接着,那点火光之中,有一道身影由虚化实,由小变大,缓缓地出现在了洞天之中。
“哈哈哈哈,贫道红云,见过三位道友!”
一道充满了无尽欢快与熟悉的声音响起,只见一位身穿大红道袍,红光满面的道人,出现在三皇面前。
他朗声高呼,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随着轩辕归位,人道三皇齐聚,整个人道气运彻底稳固,如同定海神针一般镇压了时代长河。
这使得红云那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地仙躺赢大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他借着这股磅礴的人道气运,终于摆脱了与洞天融为一体的状态,得以在现实世界之中,重新凝聚出自己的实体道身!
三皇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皆是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纷纷稽首还礼。
伏羲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赞叹道:
“道友奇思妙想,法门通玄,竟能以身化洞天,与我人道气运相合,如今大道再进一步,来日永恒可期。”
神农亦是点头称奇:“是啊,红云道友此法,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令人大开眼界。”
轩辕更是直接抱拳道:“道友护我人道祖庭,亦是对我人道有大功德,轩辕在此谢过了!”
红云见三皇如此客气,连忙连连摆手。
他笑呵呵地走到三人面前,脸上带着标志性的热情笑容,说道:
“几位道友才是人道的栋梁,贫道不过是沾了你们的光罢了!”
他挤了挤眼睛,用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今后我的前途,可还都指望着你们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