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探班的来了(1/2)
第504章 探班的来了
在原本的轨跡中,外界一直在传,《加勒比海盗》第二部和第三部,是放在一起拍摄的。
其实並不是这样。
外界之所以传出第二部和第三部一起拍摄,採用了“背靠背”的拍摄方式,可能是因为第三部包含第二部补拍镜头,如戴维·琼斯结尾彩蛋等。
《加勒比海盗2》的拍摄时间是2005年2月开始,2005年9月结束,《加勒比海盗3》的拍摄时间,则是2006年8月开始,2006年12月结束。
这中间差著11个月呢。
不过,由於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关联性確实很强,曹阳採用了一起拍摄的方式。
据曹阳猜测,当初迪士尼之所以没把第二部和第三部放在一起拍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第三部的特效太多了,占了全片的60%以上。
这要是放在05年跟第二部一起拍摄,仅仅是製作特效的费用,就绝对是一大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加勒比海盗2》的製作费用已经达到了2.6亿美元了,《加勒比海盗3》的製作费用,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42亿美元!
这要是两部一起拍摄,哪怕是能节省一点成本,但没有5.5亿美元以上,也是很难製作出来的。
那可是5.5亿美元啊。
假若这两部《加勒比海盗》的续集扑了,迪士尼不说破產吧,也绝对要伤筋动骨。
到时候连锁反应之下,股市很可能就崩盘了。
就像当初二十世纪福克斯请卡梅隆製作《铁达尼號》一样,卡梅隆一开始说只要八千万就能製作出来,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高层信了。
结果呢,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高层差点被卡梅隆逼死,因为一次次的追加投资,一次次的延期,最后用了五年时间,费了2.5亿美元,才最终製作完成。
后期要不是派拉蒙救场,跟著追加了投资,二十世纪福克斯大概率要完。
要知道,当时据说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几个高层,轮番拿著刀片去找卡梅隆,可见当初他们被逼到了什么程度。
而要是迪士尼5.5亿美元砸下去扑腾不出水,不说迪士尼会怎么样,至少包括迪士尼ce0罗伯特-艾格在內的一眾高层,全部都要捲铺盖滚蛋。
这大概率也是《加勒比海盗3》为什么要在06年8月份才开机拍摄的原因。
很可能,他们是在等06年7月7日上映的《加勒比海盗2》的票房成绩。
只有《加勒比海盗2》爆了,给了迪士尼足够的信心,他们才敢费3.42亿美元製作《加勒比海盗3》。
不过,到了曹阳这里,就完全没有这些顾虑了。
迪士尼敢为了曹阳砸下5.5亿美元,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其实《新加勒比海盗》第二部和第三部连著拍的话,在曹阳这里,完全用不到5.5亿美元的製作费用。
最大的原因,还是时间。
原时空,在06年製作《加勒比海盗3》时,因为特效占比太大,仅仅是特效份费用,就烧掉了2亿美元。
但现在是09年了。
別看仅仅只是三年之差。
在这三年里,因为硬体和软体的发展,特效技术的发展跟著大幅提高,並且更成熟了,特效公司的数量也跟著大幅增加。
所带来的就是,特效製作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原来2亿的特效费用,现在1亿就能完全搞定。
再加上,德普几个主要演员,也没有如同原时空那样,对续集电影狠狠的涨片酬。
所以,这两部续集若是一起拍摄的製作预算,也就卡在了4.5亿美元左右。
这也就降低了不少风险。
迪士尼的董事会上,甚至都没有董事提出反对意见。
可见“曹阳”这两个字的品牌效应,已经超过4.5亿美元了。
在拍摄前,曹阳对於两部《加勒比海盗》续集的剧本做了不少改动。
特別是第三部,因为里面涉及到了一个华人海盗“啸风”。
曹阳对於第三部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个“啸风”以及电影里欧美对东方的刻板印象了。
在欧美的电影里,只要涉及到东方,往往就是充满了东方主义色彩。
比如《加勒比海盗3》里,啸风的“神秘阴险”形象一烟雾中的登场、风水罗盘等等。
不仅延续了好莱坞对亚洲角色的刻板处理,並且对角色也只是简单化和符號化,缺乏必要的深度以及人物刻画。
这也是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的特徵。
在好莱坞电影中,只要是有关於东方的內容,无论编剧还是导演,根本就懒得去了解,直接刻板处理,符號化处理,包括人物和场景都是如此。
曹阳既然作为导演,肯定不会这样处理了。
在第三部中,“啸风”作为一个戏份还算不错的主要配角,曹阳虽然不会让他喧宾夺主,但也在一些细节上下了些功夫。
比如原来的剧本中,啸风与杰克-斯帕罗的恩怨,仅仅是通过一句“你偷了我的地图”来提及,缺乏细节支撑,显得有些突兀。
曹阳简单的加上通过闪回两人年轻时的一场海上追逐戏,来体现爭夺地图的衝突,这也解释了啸风的执念。
这场追逐戏很简单,一个在后面歇斯底里的拼命追,一个在前面的船上拿著地图得意的跑路,几十秒的戏份。
另外,还有一些逻辑漏洞。
比如啸风作为九大海盗王之一,却轻易將“投票权”交给伊莉莎白,与其精明阴险的人设不符,能够做到九大海盗王的人,怎么可能会这样做。
这一点想要解决,也不需要去增设另外的故事线,毕竟只是配角。
只需要让啸风增加一些与伊莉莎白的互动就可以了,可让啸风最初怀疑她的身份,通过试探,如要求她证明能力等,再移交投票权,增强一些逻辑性。
至於他的“反派”路线,曹阳將他塑造成“现实主义者”。
因东印度公司威胁,再加上清朝海禁对海盗的影响,南洋海盗为了生存而被迫周旋,只是政治立场不同,而非单纯反派。
最后他的死亡,曹阳也给了“体面”。
让啸风在沉船湾大战中主动牺牲,引爆火药库阻敌,而非被动死於炮火,升华角色的人物弧光。
这样一来,“啸风”这个角色无论是戏份还是刻画,都更深刻了。
至於啸风的人选,曹阳根本就没往外传相关的选角消息,直接就內定了吴奇华。
並不是曹阳不想捧出更多的华人世界巨星,而是即便是他现在再捧一个出来,也很难再好莱坞发展。
如果是华人或者说是东亚面孔,只有特型演员才好发展,普通的演员要想发展,简直是太难了。
一个段毅宏,再加一个吴奇华,都不是动作演员,或者说是特型演员,这两个要不是曹阳拉扯著,根本就无法在好莱坞立足。
所以,与其再另捧男明星,还不如增加吴奇华和段毅宏的出场率,增大他们的名气,这样也能在有限的资源里,接到些戏份。
总比来好莱坞打酱油强些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