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四海提督(1/2)

第336章 ,四海提督

在朝会开始之前,方永单独将张远叫了过来,说出了之后对他的安排。

这是正常的,提前和心腹将领通气,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

当然,也有一些皇帝会故作高深,说一些意义不明的话来让手下去揣摩猜测。

这样做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使自身形象变得高深,从而对一些人起到震慑效果,稳固自身的统治。

不过对方永来说,他完全不需要这么做。

他是开创者,统治来源于自身的强大,而并非其他的什么东西,有什么话或者要求直接直说就可以了,不需要做什么意义不明的事。

张远听了方永对他的安排后,当即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大声的表起了忠心。

方永则扶起张远,承诺道:

“吾解太阿于玉匣,寒光出鞘,所向披靡。待干戈载戢,必拂拭剑锷,复归琼鞘,陈于宗庙之侧,列于黼扆之前。”

这是方永对张远的承诺,表示事后会让他安稳归退。

张远听后顿时更加感动了。

方永负手,看着张远,笑道:

“请将军随我上朝吧!”

张远郑重道:“是!”

对于水师,历代王朝的重视程度其实都不高。

其根本原因是中夏的核心区域处于内陆,历朝历代的大规模征战都是以陆战为主,因此对于海上防御的重视程度也就十分低下。

先明时,朱元璋虽然以水战奠定立国基础,但后来一统天下之后还是将重心放在北方,后来的大熙王朝也是一样。

水军的将领并没有专属的封号,也缺少成建制的舰队编制。

一般来说,驻守边境的水军将领大多都是当地的边防驻军兼任。

例如南安郡王,他除了负责两广的水师庶务之外,还兼顾西南边疆的防守职责,或者说防守西南边疆才是他的主要职责,海防只是顺带。

又以曾经的津海总兵毛捷举例,他作为津海总兵就是兼顾内海(渤海)的海防的。

只是大多数时间,他的舰队都待在津海的军港之内,甚至还将军港租借,外派军舰进行商贸运输,以此赚取利益。致使海上的防御形同虚设。

这也不能怪毛捷,因为几百年来内海还从未有人进攻过。

不过方永知道,现在没有,再过几年就该有了。

敌人会从海上登陆,像洗劫暹罗那样践踏中夏的土地。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海防的建设是必需的。

方永打算先在内海和南海建立两支足够强大的舰队,然后再将黄海和东海补全,也就是四支舰队的规模。

以方永的设想,四支舰队都要具备能够单独覆灭一个小国的实力,以此才能保证中夏的安全,避免重蹈覆辙。

当然,如果他的实力真的这样发展,那么那些记忆中的敌人有很大概率会望而止步,从而避免战争。

不过无论战争是否爆发,方永都不会停下这份军力的扩张。

可能有人会因此认为这样建设太多的舰队是一种军力的浪费,毕竟敌人都已经望而止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