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传承!(2/2)

伴随着苏文宸的话语,不少代表席中发出阵阵低语和赞许的点头。

苏文宸提供的,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数据和变化。

苏文宸话锋一转,语气转为诚恳而坚定。

“我们深知,特区能有今日,离不开领导的胆略与信任,赋予了我们这片‘试验田’大胆闯、大胆试的空间。”

“但这种探索模式的成功经验,是否具有推广性?它的未来发展如何保障?”

“我们特区干部,特区的几百万群众,日夜期盼着一个清晰的名分和稳定的框架,好让我们能心无旁骛,行稳致远!”

说完苏文宸高高举起手中那份,凝聚了他这几年心血的《黄淮海发展特区设立草案》。

“为此,我们恳请大会细致审议这份草案!”

“以立法的形式,正式明确黄淮海发展特区的法律地位,管理权限,特殊经济政策框架和发展目标。”

“我草案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区域特色,鼓励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产业,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发言完毕,会场短暂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许多代表,尤其是来自经济领域的代表,眼神中充满了热切和思索。

苏文宸的发言,不仅是在为特区请命,更是在为国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实践答卷”和制度构想。

后续的审议中,虽然有部分代表对“特区”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平衡提出谨慎意见。

但苏文宸所展示的特区实绩,清晰的发展路径以及立法草案的严谨性,还是赢得了广泛支持。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时,苏文宸又详细阐述了特区如何利用开放窗口进行贸易。

时强调特区发展与周边省市的联动辐射作用,也有力地回应了不少的疑虑。

投票结束!

当主持人宣读表决《关于设立黄淮海发展特区的决议(草案)》时,整个会场气氛凝重。

赞成票的数字一点点增多,最终定格在一个压倒性的数字上——通过!

那一刻,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苏文宸强抑内心的激动,眼眶微微发热。

他看到主席台上的长者,也露出了欣慰而有力的笑容,并朝他微微颔首。

这不仅仅是黄淮海特区的胜利,更是国家在探索改革开放,激发地方活力道路上迈出的里程碑式一步。

而且这一次,苏文宸参与其中,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让以后变得更好,但是却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随着一项项议程的结束,全场代表并未立刻离席。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保持着肃立姿态,目光聚焦在主席台上,会场陷入一种庄重而期待的寂静中——代表们都在默默等候着主席台上的两位备受敬重的长者先行退场。

这种自发的等待,是对长者的深切敬意的无声表达,会场气氛肃穆而庄严。

主席台上的长者环视全场,显然察觉了这份等待。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敬意,其中一位长者脸上露出了温和而亲切的笑容,他打破了这份安静,用轻松而略带幽默的口吻对着全场代表说道:

“你们不走,我们,也不好走!”

这句平实却充满人情味的话语,瞬间消解了大会堂内过于严肃的气氛,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和更为放松的掌声。

在长者的示意和带动下,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微笑着点头致意。

大会堂内的代表们这才开始陆续移动脚步,而退场前几乎所有代表都不约而同的,亲自来到主席台前跟长者告别。

哪怕是告别结束,也是一步三回头的朝着会堂外走去。

苏文宸故意留到最后走到主席台前。

看着上面的长者。

“领导!”

话音未落,那位清癯笔挺的人已温和地示意。

不需要言语,苏文宸立刻意会,快步上前沉稳而恭敬地接过轮椅扶手,轻轻推动。

轮椅缓缓碾过大会堂庄重的地板,向着敞开的侧门前进。

空旷的厅堂此刻只剩下他们和为数不多,保持距离的警卫人员。

会堂里回响着轮子转动的轻响,仿佛时代的齿轮在悄然咬合。

推行的速度很慢。

苏文宸微微躬着腰,每一步都走得很稳,仿佛推动的不是一架轮椅,而是特区那片正在复苏的热土所托付的重任。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轮椅上那份历经沧桑却依然厚重如山的分量,以及那份包含着深切期许和无声勉励的温度。

通道两旁的大理石墙壁光洁如新,将这一老一少,一推一坐的身影静静映照出来。

一个坐姿依然如山岳般挺拔,另一个年轻的脊梁也已经能支撑起来,犹如一幅无声的画卷。

前方的路虽长,但那脊梁铸就的路基,已指引着新的征程大步向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