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先声夺人(1/2)

这一天秋高气爽,阳光和煦。

几次秋雨过后,夏日的暑气已然消散,烦人的蚊虫也消停了不少,清风吹拂过来,微黄的树叶们轻轻摆动,充斥着一种惬意的气息。若不是处于战争期间的话,这大概是个适合秋游的好天气。

不过在现在,浩浩荡荡的西人主力开出城外,面对着渭水的刘羡军营垒列大阵,军阵紧密相连,背靠长安城,厚约里许,且东西绵延不见首尾。营前风不大,西军阵中无数白虎旗如树叶般摆动旗角。西人大阵前捍有大盾及行马路障,骑士列阵在前,步卒居其中。阵中将士多披甲胄,虽然没有洛阳甲阵般能泛出日光,但见其联绵不尽,可谓是壮观至极。

当时长安城的百姓们也跑出来观战。在此之前,他们原以为刘羡渡河以后,会对长安城烧杀抢掠,因此曾兴起了一波逃亡潮,收拾家产和粮食就往长安城内逃跑。毕竟七年之前,齐万年也是这么对待长安城的,以致于在长安城外引发了一场大饥荒。百姓们害怕齐万年之乱的历史重演,就卷起家产提前预防。

不料刘羡军的军纪非常严明,虽然有些龃龉还是不可避免。但大体而言,只要不干扰他们渡河驻营,或试图冲击渭桥,刘羡军几乎对这些城郊的百姓没有影响。百姓们见此情形,也渐渐回想起刘羡的名声,就又从城内退出来,搬回到家中。加上近来农忙已经结束了,他们左右无事,见城内的西军出城挑衅,许多闲得无聊的人就跑出来看热闹。

他们多站在龙首原的余脉上,对着两军指手画脚:

“我军的军容真是极盛啊!不愧是天下第一强军。”

“刘公的军队也不差,他们令行禁止,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可不多。”

而对于谁会胜利的问题,大家的看法其实差不多:

“双拳难敌四手,再怎么说,也不是一汉当五胡的年代了。刘公虽然当众祭祖,不也没打出大汉的旗号吗?说明他也没有底。我看啊,只要太尉不出昏招,刘公是赢不了的。”

议论间,西军中忽然发出一阵山崩般的呐喊,甲士微微摇动,如同海洋中波动出急浪,甲胄兵器摩擦之声滚滚而来,旁人听得,只觉一阵心悸。

原来是西军之中立起了一块平台,而平台上立有黄色麾盖。看到这麾盖,以及旁边的羽葆车,大家都知道,是河间王司马颙登台观阵了。

“九锡中的羽葆吗?好威风啊!”刘羡站在营垒的望楼上,往对面的军阵扫视过去,心中不由感慨:相比于成都王和齐王,这位河间王确实是位好对手。

当年自己离开长安时,关中的凋敝情形他还记忆犹新。没想到五年之后,长安的繁华就似乎回到齐万年之乱前的水平了。而且从整体军队的军容上来看,经过这么多历练以后,不只是张方所部,大部分的西军实力都变强了。想要将这些人拖住,恐怕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他回首看楼下的将士,诸军士都伫立在营垒的栅栏前,也在朝对面打量。因为里面有不少新兵,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战场,所以很多人都面露紧张之色。

“到底是重头再来,不比在洛阳啊!”

这句话刘羡只能在心里说,并没有讲出来,他很快就调整好情绪,对李盛询问道:“现在是用早膳的时候,让大家先好好用膳,吃饱了再出去列阵。”

“不先出营对峙吗?”李盛问。

“野猪才喜欢靠叫喊鼓舞士气,装模作样,又不准备发起总攻,有什么好怕的?让他们先叫唤一会儿。”

对面这个布阵紧密的模样,除了能壮大声势外,在进攻时并没有多大用处。刘羡虽然心惊于他们的军容与数量,但也看得出来,司马颙确实如自己预料的一般保守,他还是打算先打几个小仗,再决定是否要进行大的战事。

故而当西军已经列阵完毕,马瞻在营外叫嚷的时候。刘羡并不理会,任凭他们大呼小叫,而是让麾下将士们先吃饭。

原本火营准备的是些豆粥和葵菜羹,由于今日要作战,便又临时煮了些鸡蛋,给士卒们一人一个。士卒们也顾不上烫,分到鸡蛋后,剥了壳就往嘴里咽,还意犹未尽的时候,鸡蛋就已经落了肚,想要再吃,就只有等到午膳了。

这时刘羡对他们许诺道:“今日无论胜负,午膳都有牛肉。”

见主帅不对他们施加压力,士卒们也就轻松了起来,加上习惯了营外的叫骂之后,他们的紧张也就消散了,转而生出了些许胆气。

也就是在西军列阵的小半个时辰之后,刘羡的军队终于姗姗出营。虽然西军的阵势很大,但因出来挑衅的只有马瞻一部千余骑,所以刘羡便派出了郭默、毛宝及公孙躬所部的五百甲骑,然后令诸将随他一起上望楼观阵。

马瞻在营外叫骂已久,都有些口干舌燥了,见营中终于有人出来,不觉精神一振,从从骑手中接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然后哂笑道:“怎么?乌龟终于舍得从壳里出来了?”

郭默是土匪出身,听见有人骂他,也不顾阵型还未立定,当即就回顶道:“这么好的天气,若不是看小儿在外,唤乃公唤得辛苦,乃公才不舍得起身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