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资源丰富(2/2)

从刚果河总督府输入这些黑人二代,反而可以放心的用。

英国人也害怕华工引入的太多,在南非反客为主,这种情况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泛滥,那岂不是白忙活了。

在任何时候,英国人都防着楚国一手。

楚国方面也乐得清理这些黑人二代,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无论这些黑人二代愿意不愿意,都得被送到南非去。

大楚帝国所属刚果河总督府辖区内,超过千万的人口都是华裔,包括这些混血的二代,已经彻底解决了民族问题。

周边的非洲地区,有时候也会有一些黑人难民涌入。

但是被抓起来后,基本都迅速送到矿场去,在那里可以安稳的度过余生。

黑人土著部族的那张脸,在整个刚果河总督府辖区内就寸步难行。

久而久之

就连周边地区的黑人土著部族都知道,不能进入东方人的地盘,否则会被抓起来遭受奴役,那真的想死都难。

刚果河总督府南方边界,有部分和英属南非殖民地的罗德西亚接壤,主要位于中部地区,有多条公路干线可以抵达索尔兹伯里和约翰内斯堡。

如今有大量的物资,是通过内陆腹地的公路向英军驻守的约翰内斯堡输送。

该地区约有三四百辆货运汽车,日夜不停的奔走在这条运输线上,给英国远征军输送后勤补给。

这种就近输送的后勤补给,大幅度提升了内陆腹地的殖民开发,数以千计的华人牧场和农场建立起来,得到飞速发展。

如今在刚果河总督府辖下新兴城市金沙萨,每周都有定期班轮往来于南非的伊丽莎白港和开普顿,有不少华商前往南非寻求发展机会。

这在以德国为主的欧洲新闻媒体报道中,就是楚国“助纣为孽”的明证。

楚国方面一直在和德国人,荷兰人打口水仗,外交关系相当糟糕,但经贸关系却一直很火热,呈现出奇特的景象。

德国进口发展工业必须的天然橡胶,石油,铜,铝,猪鬃,牛皮等等,绝大部分都源自于楚国,其他地区无可替代。

英法海外殖民地也可以出产部分天然橡胶,比如马来亚和中南半岛,但整体数量不多,仅够各国自身使用。

作为南方唯一的工业化国家,楚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也非常强,每年都有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农产品出口。

在国际市场上

楚国占据了天然橡胶出口市场的83.2%,占据类出口市场的67.9%,占据铜出口市场的58.1%,并且在诸多的热带产品出口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咖啡,可可,棕榈油,香料,羊毛,烟草,水果和肉罐头等等热带农产品,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楚国出产的热带大宗农产品都是佼佼者。

加上红海天堑要塞的存在以及大楚帝国拥有的庞大体量,世界各国列强即便不交好楚国,也不愿意得罪楚国。

论资源丰富,地域广袤,就连法德这些列强都羡慕不已。

不同于沙俄酷寒的西伯利亚,楚国所占据的都是资源丰饶的南方地区,非常适宜于人口居住,社会发展,人口承载力也大的多。

有专家曾经测算过

如今楚国的广阔疆域,足可以承载十亿以上的人口,且能够轻松应对。

仅香格里拉岛上,就足够开垦出上亿亩的良田。

关键这地方地处热带,粮食作物成熟期短,产量大,可以一年三熟,你说气人不气人?

拥有极佳农耕条件的还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巴塔哥尼亚总督区和刚果河总督区。

单拎一个出来,都足以承载上亿人口。

与之相比较

资源贫瘠而底子单薄的扶桑国,虽然刚刚晋级到世界二流列强(注;打败了清国,殖民了朝鲜半岛),可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只有生丝这一个产品。

扶桑国明治维新元老伊藤博文在写给山县有朋的信中,哀叹道;

“余及明治维新诸同仁,数十年来励志图新,苦心为国筹谋至今,却不及楚国皇帝之万一,如之奈何?”

伊藤博文如此的感叹,源于扶桑国面临的战略困境。

看看楚国挑的这些对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甚至还有夏威夷土著和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这些提不上台面的小角色,实力那是一个比一个弱。

偏生占据的地方,一个比一个资源丰饶,让人看的口水直流。

扶桑国就要苦逼的多,战略扩张北上的话

必须突破俄、清两大国夹击之势,好不容易占据的朝鲜半岛也是穷乡僻壤。刚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东三省,却在列强干涉下,演绎了“三国还辽”屈辱一幕。

对野心勃勃的扶桑国而言,得而复失当真是锥心之痛。

南下的话

更要面临英、法、楚这三大世界级列强的联手夹击,胜算微乎其微。

眼看着大楚帝国一路攻城略地,轻松的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怎能不各种羡慕嫉妒恨呢?

扶桑国对外殖民的战略困境,不身处其中,很难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真比登天还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