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军界新老交替(1/2)

现任昆士兰州长钱怀恩因功封赏为伯爵爵位,他本身并非家族长子,得此厚赏,钱氏一门两伯爵,在澳洲是最显赫的贵族之一。

其父钱江中将退役后长居澳洲,业已病逝。

钱江中将是追随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数十年的得力臂助,早在通州民团时期,便是皇帝陛下的忠诚副将。

一辈子戎马生涯,战功彪炳。

如今家族扎根于澳洲,圣眷优渥,成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君臣情谊,这也是一段佳话。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之所以广受爱戴,就在于他是有情有义的帝王,不像老朱家那样卸磨杀驴,有一大帮子忠心耿耿的老臣子誓死追随。

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以后,一大批的老将获封高位显爵后,纷纷上书归隐山林,由青壮年将领担当重任。

少数依然在位的军中宿将,就是老当益壮的黄山上将,还有新任参谋总长郑国光上将,此人也是当今皇上的御弟,获封民都洛公爵,曾任东马来亚总督十余年。

原参谋总长潘天寿上将,副参谋总长郑顺上将,何汝霖上将获得军旅生涯最后的荣勋后,纷纷上书告老还乡。

悄然之间,军中实现了新老交替。

这就是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的利害手段,赢得重大战争胜利后,正是将领们自信心爆棚的时期,尤其是中青年将领容易滋生不现实的野心和期望。

所以在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中,大楚皇帝郑国辉着重任用的都是一批老将,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

战争结束了

功勋部队的军官升职的升职,调任的调任,退休的退休。

老将军们把手中重要的军权交卸出来,分散到一些新任长官手中,顺理成章的就退下去颐养天年。

皇家陆军几个主力远征师调往澳洲驻防,在这偏僻的大后方,正好有广阔的演兵场,可以试验新的战术演练及消耗过于旺盛的激情。

无形中,将任何可能的意外消泯一空。

大楚帝国建立至今

从未发生过一次兵乱,潜在的危险都消灭在萌芽中,彰显了大楚皇帝郑国辉娴熟的军政手腕儿,令人由衷的叹服。

在布里斯班

就驻扎着战功赫赫的远征第四师部,师长是穆振雷少将,这也是新提拔的新锐中年将领,出身于贵勋之家。

其父是上一任港口航运和交通部大臣穆青,也是早年间的“达沃八贤臣”之一,和当今首相范知城都是王国建立初期的老臣子,如今任贵族院资深议员。

大楚帝国的贵族院,很有些罗马帝国元老院的意思,都是一些退而不休的勋贵老臣,继续在发挥余热。

在大楚皇帝郑国辉看来

穆振雷少将的出身根红苗正,这样的勋贵家族,天生就和皇室是捆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荣辱与共。

当然了,其个人军事指挥能力也很突出。

在广阔的草原丘陵地带

大楚皇帝郑国辉一身戎装骑在马上,身边跟随的都是军中高官,正在检验远征第一次师的野外演训,看的津津有味儿。

第四师长穆振雷少将跟随在身侧,随时为陛下解疑答惑,他手上举着马鞭,指着前方攻防的队列解释说道;

“陛下,您请看;

现在我师进行的是步兵团级的演练对抗,四团攻,一团守,场景设置是野外遭遇战。

双方的骑兵队最先接触,在短促战斗后,一团所属骑兵队率先脱离战斗,迅速返回呈报紧急军情。

按报后,一团依托丘陵地形和北侧的河流,迅速构筑防御阵地,正面迎击敌军。

从一团的配置来看

将团属重火力连分左右配置,分别位于南北两侧的丘陵高地上,以马克沁重机枪和37毫米快炮的凶猛火力,掩护正面防线。

从南非布尔战争的经验可以得出

交叉火力对集团冲锋的敌军伤害最大,是最科学的火力配置,所以我皇家陆军步兵操典明确规定;

火力配置以交叉火力为主,方能达到最大程度杀伤敌军目的。

一团在正面摆出了两个步兵连,正在用配备的工兵锹构筑临时防线,每名士兵需构筑深60厘米,宽一米的散兵坑,并依托作战。

散兵坑之间相隔3~5米,仅用两个步兵连兵力,就可以形成宽大正面战线,阻挡敌军的猛烈攻势。

在一线阵地后方

一团保留了大量后备兵力,根据前线战况,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灵活的应对。

这是基于布尔战争经验……”

穆振雷少将所说的这些,大楚皇帝郑国辉本就了然于胸。

汲取布尔战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全面改革现有皇家军队步兵操典,以适应新时代战争形势,就是出于他的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