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只能赢(1/2)

第321章 只能赢

“无非一点牢骚罢了,何必当真。”

感觉气氛不对,陶升连忙打起圆场,岔开了话题。

翟文经过提醒,毕竟看重人家的背景,知道自己得罪不起,于是态度稍缓。

王信不以为意。

他们是张文锦派来,不光告诉王信粮草的情况,还有就是从王信口中得知小黄河一带的情况,王信说起正事。

小黄河是必争之地。

近一点的前明历史,大名鼎鼎的北虏入套。

远一点的拓跋珪复兴代国,建都牛川,就是在小黄河。

小黄河左边是阴山山脉,右边是燕山山脉。

这两条山脉东西延伸几千里隔断南北,含括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只有西边的河西走廊,以及京畿北部的东部走廊才适合通行。

自从前明把都城设在燕地,近三百年来,燕地牢牢掌控在内地。

风云辈出。

大漠出了好些豪杰。

任其如何了得,最后都铩羽而归。

此地不通,剩下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大西北,那边实在是偏远。

可见燕地的重要性。

燕地在胡人手里,汉人几百年也拿不回来,被动挨打,只能等胡人自溃,才有机会拿回燕地。

同样的道理。

燕地在汉人手里,胡人几百年也夺不走,一样被动挨打,一样得等汉人自溃,才有机会拿回燕地。

这就是地利的威力。

既然拿燕地无可奈何,折中的话,小黄河就是这东西几千里山脉最重要的门户。

通过小黄河可以轻易进入黄河河套地区,也就是大板升、单于旧地、兔毛川等地,又或者说是河套地区,更准确一些叫前套地区。

这也是前明北虏入套为何大名鼎鼎的原因。

明明这个时期的北虏,并未和大明发生大的战事。

可从过程来看,正是因为北虏通过小黄河进入黄河河套地区,获得了这片丰腴地带,可以休养生息,繁衍人口,快速的增长实力,才有下一代俺答汗崛起。

“欧彦虎想要顺利进入黄河河套,必须先拿下小黄河一带,争夺此地是接下来的关键,所以我早下令肃清此地,不给欧彦虎留下丝毫机会。”

王信命人展开舆图,指了指小黄河周边。

“按照总制大人的意思,我们三路军要互为犄角,因此我以品字设立三寨,总制大人居中,为本部大营,我和胡总镇各为左右。”

三寨不是三个寨子。

王信是参将,而无论是永兴军还是天成军里也有参将,区别是王信独领一路,这就是独领一路的意义所在。

再小的头也是头。

再大的屁股还是屁股。

当然了,王信这个参将也的的确确值钱,不能以普通参将身份来看。

明眼人都知道,只要王信不出错,没有意外的话,很快就能升到总兵,因为资历实在是缺了一些,所以需要熬一熬。

从参将到总兵差一级,可这一级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用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越到高位。

每一步可能要用一辈子去跨越。

甚至永兴军里还有两位总兵,同样是左右总兵,因为没有独领一路,所以不能单独令兵出战,隶属于永兴军之中,除非有单独的军令下发。

边地出身的官员,多少了解些军事。

“厉害厉害。”

翟文佩服的拱了拱手。

陶升也满眼钦佩。

仔细做事到如此地步,任劳任怨,两人都没有话说。

说句内心话,如果他们是上官,有这样能干事的属下,同样会愿意用王信,难怪听说内阁的张阁老极其喜欢王信。

不过让他们去学王信也做不到。

只能称叹一声了。

王信笑了笑。

连自己都有怨气,何况别人,包括自己的手下,怎么会没有怨气呢。

这就是上位者的为难。

既要让下面的人干活,又要减少下面人心里的怨气。

做事就不痛快。

没人愿意做事,如果做事痛快,那就不是做事,而是叫做娱乐。

在小黄河一带呆了两天,也亲眼看了,确定没有问题,翟文和陶升返回复命,王信看着他们身边的人不多,让小石头带上一些人去送,顺路去督促下粮草。

此时。

张灿已经率领手下人马四处出击。

乌恩带着手里仅有的人马前去偷袭天成军,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光全军覆没,乌恩本人也失去了踪迹。

现在的小黄河一带彻底掏空,所以张灿并无阻力。

要保障整个小黄河一带只有周军的势力存在,避免有人去向欧彦虎告密,透漏周军在小黄河一带的驻防情报。

只要张文锦愿意出兵,再带上天成军。

事已至此,无论友军愿不愿意打,到了战场上就由不得他们了,总不能看着敌人砍过来,自己一动不动,任由别人砍掉自己的脑袋。

王信没指望二部。

光靠大同西军的万余人马绝对是抗不过欧彦虎的,但是有了二部分担欧彦虎的兵力,哪怕这二部只分担了欧彦虎的一半兵力,自己也有机会。

按照正常的局势。

欧彦虎应该主要对付永兴军,永兴军才是大部。

最好欧彦虎只派一两万人来牵制自己,他集中全力去打败永兴军,然后掉头来吃掉自己。

这般的话,自己反而能给他一个惊喜。

不过这些是自己预想的最好的情况,谁敢说欧彦虎会怎么办。

如果欧彦虎主攻自己呢。

张文锦应该不会见死不救,他的根子在京城,自己的“根”也在京城,所以他不会和自己结私丑,影响他日后在京城的前程。

倒是天成军很难说。

这种事很复杂。

胡立勇给张文锦送礼,但是张文锦并不把胡立勇放在眼里,因为胡立勇在朝廷无人。

其实还是利益罢了。

王信摇了摇头,人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年纪越大,越难再单纯的原因吧。

年轻的时候,总会把一些事看成一个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事背后的单独的人才是关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对这句话的感悟越来越深,王信也越来越佩服古人的智慧。

从归化城到和林直线距离两千里,行军路线至少要翻倍,也就是欧彦虎的大军要走四千里路才能回到大板升地区。

优势的方面是劣势。

以前靠着宽阔无边的大漠,胡人往往让周军无功而返。

同样,攻守易型之下,欧彦虎也要忍受这漫长路途的煎熬。

从归化城到小黄河最南边的直线距离不到两百余里,到小黄河最北端的直线距离也不到五百里,所以从补给距离而言对大同有利。

但不代表对朝廷有利,毕竟运输大同的粮料又是从更南边的省份筹集而来。

丰州与归化城距离更近,只有不到一百里路,就算按照正常行军每日三十到六十里,顶多两三日的时间,骑兵驰援只需要一日。

粮车最难走的路在出关一带的山区,离开兔毛川后,地势越来越平坦,一直过了大板升地区,抵达青山山脉后,有些地段变得难走。

从一日六十里降为一日三四十里,最难走的一段路才十几里,却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几十万石粮料维持着这条粮道,同时供应前线。

王信私下在归化城堆积了两万余石粮料,主要来自聚众昌商号,这笔粮料不在朝廷账册目录上,所以谁都“不清楚”这笔物资。

翟文和陶升骑着马,随行人员有十余人。

王信派了二十人相送。

来自王信身边的亲卫,一帮生龙活虎的汉子,其中头领才二十岁,比很多人都要小,但是别人都服气此人。

看到这行人的做派,翟文越发好奇,向小石头招了招手。

“这位小哥多大了?”

“刚满二十。”

“叫什么名字?”

“小石头。”

翟文愣了愣,好笑道:“已经不小了,可有大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