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子之女岂许庶幼(1/2)

第172章 天子之女岂许庶幼

对于张说的叮嘱,张岱转头就抛在了脑后。什么不要轻易得罪忠王,得罪了又能咋滴?

他爷爷还只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猜测,认为忠王未来很有可能取代当今太子成为新的储君。但张岱对此则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也并不耽误他不把忠王当回事。

他也不是浑身长刺的刺猬,每天到处炸刺去得罪人,况且就算是刺猬,也得是先受到了惊吓和威胁之后才会炸刺。

虽然张岱也不清楚随着他对开元时局的介入越来越深,未来的局势走向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只要唐玄宗本人猜忌之心不死,那这些睿宗子孙们无论老的少的,统统都是废物!

他以武惠妃的外甥这一身份进入到皇族日常生活和交际圈子中来,就注定不可能获得这些人的青眼。

虽然这些人也都是武则天的后人,但他们对武氏的警惕与防范却仍是十分的深重,毕竟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假使武惠妃真的上台做了皇后,最先挨刀的恐怕就得是他们这批人!

也得亏之前他和武惠妃这一层关系还没有太过亲密,主要还是皇帝让惠妃加入到飞钱这一行当中、他代惠妃持股才真正变得密切起来。

若之前姨甥关系就这么密切,只怕云阳县主都不肯选择自己做岐王挽郎,玉真公主怕也不会帮助自己参加府事。

当然,与这些皇族成员的互动也不是张岱日常生活的重点,毕竟这些人对时局的影响本来就不大。

除了一些皇族的节庆聚会,彼此连见面的机会都不多。所以就算这些人对自己心存不满、有意报复,也没有什么直接的手段,只能施加一些间接的人事影响。

新春前后这几天,张岱也都没有再出门,只是待在家里帮忙招待登门拜年的亲友,每天吃吃喝喝。

他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中古时代的新年节庆,感觉自是新奇有加,而在新奇之余又不免觉得有些繁琐。古人在节庆日的礼仪讲究又比后世多了许多,而且一些规矩都有非常严肃的色彩,也容不得人去马虎敷衍。

尤其是在除夕到新年元日这一天,张岱前一晚上还跟族里兄弟们在大宅中忙碌到了半夜,回房睡了没一会儿又要赶紧起床向祖父祖母拜年请安,一口热乎饭都没来得及吃,又要把他们送出坊去前往去皇宫去给皇帝拜年。

元日主人不在家中主持祭祀之礼,家人们也不敢妄动灶火,各房之间流窜着互相拜年,也都只能拿前一天准备好的寒食点心果脯略作充饥。

张岱也是在新年走动起来才知道,原来他爷爷除了他和张岯这俩孙子之外,还有另外的孙子、孙女。那是他叔叔张垍的小妾所生的,男孩都已经三岁多,女孩也是一岁出头了。

张垍如今也已经二十几岁,照例来说早应该娶妻生子了。

但古代谈婚论嫁向来讲究个门当户对,五姓禁婚家自不必多说,他们除了自身内部互相联姻,其他家族要想进入他们的婚配圈子,不只要有权有势,还要拿出丰厚的嫁妆聘礼。

张家这样的新出门户虽然一世骤贵,但对子弟婚姻同样也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希望能够融进老钱堆里,还要尽量维系住当下的政治资源,婚姻给他们带来的辅助作用要更大。

张岱他奶奶之前就怕他嫡父母脑子糊涂、做坏他的婚姻,干脆不许张均和郑氏私自给张岱选择婚配对象。

正因为选择面比较狭小,加上古人的寿命长短也无从保障,因此一些大族子弟往往在娶妻之前便会先纳妾,张岱他老子张均、还有张垍便都是这种情况。一些人甚至到了三四十岁才会娶妻,甚至还没等到合适的便挂了。

不得不说,张家兄弟都是凉薄性情,张岱自己作为庶出之子,早年在家中就备受冷落,乃至于前身直接落水受惊而死,家人对此都漠不关心。

至于张垍则就更绝了,所纳的小妾养在外边数年之久,甚至家人都根本不知道这母子三人的存在。一直到了年节将近,他才悄悄将这小妾和一对儿女引回家中安置下来。

大概也是因为看到张岱这个庶出子弟同样十分优秀,张垍才将儿女带回家中,想看一看有没有值得培养的价值吧。

张岱本来对家事不太上心,还是听阿莹提醒才知道居然多了一对堂弟堂妹。

虽然张垍这几天跟他怄气,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也没有必要牵连到别人的身上。而且张岱闻听此事后,心中也不免暗生同病相怜之感,于是便让阿莹准备一些礼品,跟自己一起看望一下这新来的家庭成员。

张垍本身并没有成婚,所以并没有在大宅中独享一厢院落,只在大宅西南方占了一排堂厦加阁楼,被他自己致使家奴建墙围成一个小院,另在西侧开了一个小门直通曲巷、便于出入。

这货也已经是官居五品太子洗马,所以今早也要上朝恭贺新春,眼下并不在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