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寿喜烧(1/2)

第53章 寿喜烧

最后。

林旭,嘿嘿笑着离开此地。

想起今晚绘里奈的复杂神情,他有点开心。

或许她对自己,并不是她嘴巴上所说的那样吧?

午夜时分。

街上行人依然不少,很多商铺都还亮灯营业。

刚走进一家名为“雾屋”的日料店,便有满脸微笑的小姐姐,主动过来询问着林旭。

在得知他是本店提前预约的食客,赶紧指引他到二楼雅间入座。

霓虹国人非常迷信猪肉、羊肉、鳗鱼等高热量食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元气”,迅速恢复体力。

因而。

这家“雾屋”日料店。

除了寿司外,还有寿喜烧、鳗鱼饭等招牌菜。

……

不久。

寿喜烧,端着上来。

那缥缈的热气,使得眼前景象有些迷迷糊糊。

而看着眼前那锅如生活般油腻的寿喜烧,林旭才回到现实当中。

荤素菌菇投入咕咚作响的汤水中,用快速焯烫锁住食材本身的鲜甜,各色酱料触发风味,而围坐举杯、同涮一锅唤醒友情。

氤氲升腾的雾气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嗯!

这就是火锅带给人的治愈。

然而,把寿喜烧当火锅来吃,算得上是对日式料理的最大误解,没有之一。

……

事实上。

日式料理并没有火锅这个说法。

那些食材和煮食材的锅子打包,一同上桌的料理,被统称为“锅物”。

基本都是预先将食材放进锅中与汤汁一起焖煮,细看之下,自然也就没有半点火锅样子。

寿喜烧!

罗马字写做sukiyaki,汉字写做“锄烧”。

虽然也是锅物代表,可和大多数焖锅不同,人家的烹饪精髓除了焖,还有“烧”。

所谓锄烧。

则是一种起源于武士时代的庶民料理。

锄,指用以劳作的平铲铁锹,而烧是火烤的意思,指当时外出耕作的农人们,劳动间歇因为饥饿随手用农具当炊具,隔火烤制的食物。

所以,不难看出。

寿喜烧的产生,与霓虹的农人有很大关系。

最早期的锄烧,严格来说更像是铁板烧的一种变形式,讲究的是先煎烤肉类。

然后以肉类煎出的油脂煎烤素菜,不额外添加汤汁。

起初。

霓虹,禁止食用畜肉。

劳动人民,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拿来“烧”的,便只能是抓到的鸟、捕到的鱼,或是自制的农家小豆腐。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为了增强体质以及和西方世界接轨,曾将拼死抵制畜肉的天皇,终于开始鼓励全民喝牛奶吃牛肉了。

为了能掩盖红肉的腥膻味。

除了将肉切成薄片,还需要加入味噌、味淋、酱油和白砂等一众调料。

此外,必须用大量的葱段入锅闷煮,这种以牛肉为c位定番食材的料理,又被称之为“牛锅”。

这种锄烧和牛锅的结合体,便是:

寿喜烧。

……

这时候。

林旭,将牛肉最先进锅。

铁锅与牛油接触的刹那,只见得那犹如大理石的雪纹霜降牛肉,在铸铁煎烤锅上舒展成绯色云霞,细密油珠顺着肌理欢快跳跃。

在200c高温中,迸发出噼啪爆裂的欢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