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沉没的明轮船(1/2)

海上的日子是极度无聊的,当赫迪拉和卡辛两人已经无聊到比谁撒尿更远的时候。终于听到了‘天籁之音’,萧鹏决定要返航了。

不过他们不是去敦刻尔克而是去诺德奈岛,这意味着他们还要在海上航行两天,但是已经飘了那么久肯定也不在乎这两天了,

萧鹏跟诺德奈岛码头报告了航行路线提交入港申请后把船交给了沃尔特他们,而自己则回到了船舱里开始整理起资料来。

弗里德里希说的船找到了,但是结果并不让萧鹏满意。

这不知道当年威廉一世怎么想的,竟然是用一艘‘明轮船’运输黄金珠宝,而那艘‘明轮船’大概是在运输过程中遭遇风暴或者别的原因导致解体,在海底下那艘船的残骸和货物分布面积起码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萧鹏倒是找到了黄金,但是想要发掘他们那会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程,毕竟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海砂掩盖,打捞难度相当的高。

萧鹏怎么也想不明白,摧枯拉朽干掉法国的德国人怎么会找一艘明轮船来运输财物,这一点儿也不符合德国人‘严谨’的作风。

难道那时候的德国人还没有开始‘严谨’?

最早起的轮船没有螺旋桨都是明轮船,就是在船的中间或者船尾两侧装着两个跟‘水车’似的大轮子做推进,其中这‘大轮子’的一部分是露在水面上方的,所以叫做‘明轮船’。

这种明轮船是早期轮船的主流。

事实上在蒸汽轮船刚发明的时候,发明家们是‘两条腿走路’,一拨研究明轮船,另外一拨研究螺旋桨轮船,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推动螺旋桨的蒸汽机转速太慢,所以当时公认的是:明轮船比螺旋桨轮船要好很多。

所以接下来大概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都是明轮船的天下。

但是明轮船的问题真的是太多了!首先就是结构笨重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他的轮子叶片有一部分是露出水面这也导致船舶稳定性变得极差,如果遇到风浪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海底那艘船就能说明问题。

所以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重新站在胜利者讲台上的‘螺旋桨轮船’开始逐步取代了明轮船。

而威廉一世在巴黎登基的时候已经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却还用老式的明轮船来运货,不得不说这也是不重视海洋的农耕国家的通病。

别看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强国而且都有沿海,但是这两个国家从来都不是海洋强国,都跟华夏一样属于传统农业国家。

威廉一世登基的时候世界船舶发展是什么样的?在他登基前正好清朝从英国订购的一批铁甲军舰下水。也就是北洋水师的那些船。

他们的老邻居都开始建螺旋桨军舰卖给别的国家了而德国那时候却还使用明轮船,这事情确实也说明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

当时的德国尽管打赢了法国,但是在当时的英国面前,他只能算是个‘弟弟’。

有一说一,德国的崛起必须要要感谢的就是威廉一世。他和俾斯麦两人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开始弥补,他们在发展的德国的时候从来没有把法国当做是自己的主要对手,他们的主要假想敌并不是邻居法国,而是当时世界最强的英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