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娄晓娥的前台小姐姐(1/2)

娄晓娥的小胖脸,最近又胖了一圈。

这是最近好事太多给撑到了。

当一个人的资产到了一定的程度,钱在这些人眼里,跟一串数字也就差不多了。

只有出去的钱,才是抵用的钱。

这话大家肯定听过。

后世很多小年轻,也是被这些话忽悠的找不着北。

工资三千五千,就敢贷款买上百万的房,几十万的车。

然后还不起利息,被活活的拖死。

那本来就是忽悠傻子的。

真正的资本从来不那么玩。

就像是娄晓娥自有资金一亿美刀,其他四亿都是银行借贷出来的。

用银行借出来的钱,然后再买银行的优质资产,这看上去是不是不可理喻?

但其实这才是正常的运作。

银行,从诞生那天开始,资金安全就永远放在了第一位。

他们用合适的利率吸纳存款,然后在利率翻倍的基础上,又把这笔钱借给有能力偿还的生意人。

人家挣百亿千亿,银行只需要在过手的时候,沾上一点油水就行了。

交易次数越多,市场越繁荣,那么银行手上沾的油水也就越多。

但银行绝对不会自己做生意。

正因为银行是各个生意人的财神爷,所以它们更清楚,只要是生意,那就不可避免的伴随着风险。

而银行追求的就是零风险。

所以后世哪怕再大体量的银行,哪怕就是钱多的不掉了,最多也就是成立几家投资公司。

那些投资公司,必然是单独的商业系统,自负盈亏,跟银行并没有统属上的关系。

那还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才会有的选择。

现在港岛市场,面临的就是经济体系崩盘的危险。

所有银行想的都是收缩经营,没哪个银行想着这个时候做圣人,要拿出巨额资金出来救市。

这是资本的自私性。

他们从来不是某个发展奇迹或者商业奇迹的发动者。

而是顺风顺水时,跟着蹭油水。

只要发现危险,他们必然是第一个想着置身事外。

如果娄晓娥想着以一己之力,拯救港岛股市楼市,那几家大银行,也不会借给她那么多。

但娄晓娥这回的手段是阳谋,她先是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在原油市场获利颇丰。

让港督府注意上了她。

等到港督跟她商量,让她出来救市的时候,娄晓娥才提出了贷款。

这个款,并不是娄晓娥的面子,也不是娄晓娥的产业真值那么多钱。

而是这笔贷款的担保人是港府。

那些银行,哪怕再不愿意,在人家地头上做生意,总要给港府三分薄面。

所以才有了这次低息借贷。

当然,必然的监管手段肯定得有,至少娄晓娥这五亿美刀,就跑不出港岛,只能在港岛里面。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手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