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捷(1/2)

朝阳破晓, 萧芫未来得及披上大氅,只草草趿了双鞋,便推开殿门, 提裙往慈宁宫奔去。

下一刻,漆陶抱着薄的狐绒披风,边唤着娘子,边跑着去追。

一直到慈宁宫后门才追上, 萧芫却还不愿穿,“马上就进殿了, 姑母那儿烧了炭盆呢。”

声线是许久未有的轻快。

这两日天气忽变,殿中省便提前供了炭薪。

漆陶左劝右劝,萧芫压根儿不听她的,远远瞅见太后,又跳又跑地扑过去,“姑母!”

她鼻尖红红的, 面上是大大的笑容。

“姑母,边关大捷, 岳伯伯打胜仗了, 将那些可恶的乾武军,全都赶出了边疆!”

声音到最后,有几丝抑不住地哽咽, 欣喜的泪花堆在眸底。

这一个月,当真,是太不容易了。

边关局势越来越危急, 朝臣差一点点便要联名上书廷谏。

前段时日的流言, 到底是有些影响,那些看不惯姑母的老顽固, 没少趁机在朝堂上搅混水。

可再难,到底,岳伯伯他们是在冬日之前,打赢了这场翻身的仗。

太后眉眼亦被惹出了笑意,“这下,你这个日日忧心的管家婆,可能松口气了?”

萧芫当即不乐意了,“什么管家婆嘛,我才不是。”

说着,想起什么,“啊,姑母今日的补汤可曾用了?宣谙姑姑——”

够着脖子去看,果然,宣谙姑姑现在才端着托盘往内殿来。

萧芫小跑过去接过来,“这个是老太医特意叮嘱的,可一顿也不能少。”

太后无奈,“老太医老太医,天天念叨,予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萧芫拿起放在一旁的汤勺尝了尝,才换另一个汤勺侍奉姑母。

一碗饮尽,萧芫撒娇往太后身边窝,太后捏捏她纤细的臂膀,眉心稍蹙,“你便是穿这个来的?”

萧芫不在意地点头,“是啊,我起来一听到大捷的消息,便赶来寻姑母了,姑母姑母,捷报是在这儿吗,快让我瞅一眼。”

被太后毫不留情地摁回来,摸到她的掌心,“手都这样冰,若予未记错,你的月事便是这几日吧?”

萧芫这才反应过来,眨了下长长的睫羽,乖巧点头。

太后点她的额心,又气又怜,“天气本就凉,你这会儿不注意,之后啊,有你好受的。”

萧芫:“今日不是高兴嘛,以后,以后我发誓,定不会忘的。”

岳伯伯胜了,边关无忧,前世所有的隐患到此便都已终结,姑母好好的,她也好好的,若之后顺利,岳伯伯和岳家阿兄阿姊今岁冬日还能赶得及回京呢!

她再不用提心吊胆,担心稍不留神,就又步了前世后尘。

如何能不高兴呀!

萧芫悄悄探头,眼巴巴:“姑母,捷报呢?”

太后嗔她一眼:“现在是什么时辰,捷报如何能在予手中?”

萧芫一拍脑门,“啊,是上朝……哎呀,我怎的连上朝的时辰都忘了。”

站起来团团转,“捷报在朝堂上,那我去哪儿看啊……”

忽一旋身,裙摆飞扬,眼眸晶亮:“这样,我去御书房等他,我就看一眼,定不会打扰他召见朝臣的!”

说着,便要往外去。

太后掀起眼皮,唇边捺着笑意,“回来。”

轻巧的两个字,将萧芫足下定住,再不敢往前半步。

缓慢回身,一点一点挪回来。

抱着姑母的手臂蹲下,仰起小脸献上讨好的笑:“姑母。”

太后让她坐在身旁,“早膳用过了?”

萧芫老实摇头,讨巧地露出两排皓齿。

“在予这儿用完再去。”

这话语气坚定,萧芫听出来不容置疑,悄悄撅了下唇,“哦。”

还必须得细嚼慢咽,简简单单的一顿早膳,用了足足有半烛香时间。

到了御书房,已经过了往日下早朝的时辰。

御前依旧空无一人,萧芫径直入了内殿。

小中人送来茶水点心,萧芫慢饮一盏,百无聊赖间余光燎过一道金芒,刺得明眸一眯。

循着光亮弯腰靠近箱柜,蹲在跟前,歪头思考一会儿,小心翼翼挪开上头堆着的文书,露出罪魁祸首。

是一封诏书。

萧芫想到了之前那一封又炫耀又丢人的圣旨,再想到玉石游记雕件,第一反应,不会又是什么类似的吧?

如果他能把捷报也贴上去,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细看,这封诏书样式并非熟悉惯用的那一种,也不知内里究竟是什么,又为何会放在此处。

直身,往外头屏风处看去。

这人怎么还没回来,就算有捷报,也用不着这么久啊。

缓慢踱步出去,越过一扇屏风,萧芫顿住步伐。

外头的殿门似乎开了,且不止一人进来,为首的当是李晁。

她进入御书房时就有人去往前朝禀报,他应当知道自己在此,但既然有另一人也跟着进来,可能是有要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