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红艳艳”(1/2)

寻真只好临时赶一封信出来。

寻真写得磕磕绊绊。

谢漼在信上的用词,比面对面交谈时简练多了。寻真对这儿的语言还没能完全掌握呢,时不时就会冒出几句现代用语。每次看到丫鬟们一脸茫然,她也挺抱歉的。

古代人说话弯弯绕绕,遣词造句繁琐又复杂。实在拗口。

写信更加了。

寻真跟写命题作文似的。绞尽脑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东拉一点,西扯一点。

先是详细地讲了目前的学习进度,又情真意切地表明自己恪守本分,什么“祸”都没闯。

写了一会再看看谢漼的信,那里面提到——家中之事。

顺带把谢大爷回来这事儿写进了信里。

好不容易写完,寻真长舒一气,全览一遍。

嗯,应该差不多。

信的表头该怎么写呢?还有末尾的干支纪年法,她也不懂。

最后,她就学着谢漼在末尾加了个“真字”,总算结束了这封信,然后让月兰去把信交给瑞宝。

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谢府内一片忙碌景象,早早便为新年筹备起来。

寻真身为贵妾,按照既定的份例,自然是要量身定制一身新衣。

引儿去针线房,将寻真的身形尺码告知绣娘,还提及了对于新衣款式的一些需求。

回来时描述府中的新年盛景。

树上挂满了彩色灯笼和丝绸彩带。水池之上,漂着盏盏花灯。花园中还有用松柏树枝和梅花精心搭建的景观小品。

寻真有点想去逛逛谢府的园子了。

“我想出去逛逛,可以吗?”

月兰:“自然是可以的,姨娘,不若我们去揽翠亭坐坐吧?”

路边的树上果然挂了许多红灯笼,看着很有节日氛围。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很快到了揽翠亭,周边种着岁寒三友,松、竹、梅,还有大片的草地和灌木丛。

寻真看到亭子上方牌匾,揽翠亭,三个大字刚劲有力,脚步顿住,打量一会。

这字迹怎么那么眼熟?

不由得瞄了眼一旁的月兰。

月兰便道:“府中许多亭台楼阁的牌匾,都是爷题字的呢。”

寻真:就知道!

寻真在亭子里坐了一会儿。

这地方风景好,人流量还挺高,时常有丫鬟仆人路过,当然,也会有主子们前来。

有几个明显也是来逛花园、顺便歇歇脚的,路过时还派丫鬟来询问。

那些人知道了她的身份后,竟然掉头就走。

寻真就觉得自己被歧视了。

月兰似乎看出寻真心情不佳,试探性问道:“奴婢瞧着这天色阴了,莫不是待会儿要下雨,姨娘,咱们还是先回去吧?”

寻真正要起身,却见一个打扮红艳艳的女人朝亭子走来。

这女人穿了一身红,脸上的妆浓得夸张,白白的一层粉,寻真莫名觉得,这人每走一步,脸上的粉都在簌簌往下掉。

她的唇也涂得很红,似血,看着有些吓人了。

再看她走路的姿势,跟正常人不一样,腰肢一扭一扭,像蛇一样。

整个人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

月兰弯下身子,凑近寻真,轻声道:“姨娘,咱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话音刚落,那女子开口,声音尖细。她双眸紧紧锁住寻真,脸上神情似哀怨又似悲戚。

女子一甩袖,口中念念有词,竟唱起了戏:“想当初,花前月下情绵绵,海誓山盟犹在耳。未曾想,君心易变,新欢在侧,奴家色衰,竟遭弃如敝履。如今夫君竟有了这搬美妙动人的娇妾。奴家这一腔深情,付诸流水,”

她拎起袖子,轻轻拭泪,动作优雅至极,一举一动间尽显哀婉之态。

“忆昔唐时李杨情,长生殿里誓言轻。马嵬坡前君王怯,红颜薄命泪满襟。”

“负心之人薄幸行,往后余生,孤苦伶仃……”

那人一边唱着,一边款步朝着寻真走来,莲步轻移,袅袅娜娜。

走得特别好看。

寻真看呆了,她之前想看的节目这不就来了?

还是面对面的独享版!

月兰却是压沉了嗓音,抖着声说:“姨娘,这是个疯女人!咱们快些走吧!”

这人精神不正常吗?

不过,就她刚刚唱的那几句戏文来看,绝对是个功底深厚的花旦。

寻真他爸极爱京剧,经常光顾宣城剧院,她也跟着她爸看过几场叫座的大戏。

这人随意发挥了几句,就能看出她扎实的功底了。

那韵味,与现代戏曲表演截然不同。

给寻真

一种,她入戏很深,几近着魔的感觉。

阴森森的。

“薄情郎啊薄情郎,你曾许我一世欢颜,如今却将我抛却,叫我如何咽下这苦果……”

这人绕着寻真转圈,唱个不停,那声音悠悠荡荡,似要钻进人心里去。

寻真不自觉随着她的脚步,转动着头。

一对眼睛亮起来,有些看入迷了。

引儿也是被这女子一上来就唱戏的诡异行为吓得不轻,劝道:“姨娘,天色不早了,咱们快些回去吧,莫要再耽搁了!”

见两丫鬟这么怕,寻真只好放弃欣赏节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