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整改珊州国君在这么多人面前失态……(1/2)

国君在这么多人面前失态,很是不爽:“放手,你要造反不成?你仔细想想,如果不归顺大赵,我们迟早被拉尔国击败。”

“不都是亡国奴?你知道为了守护这里我们死了多少人吗?结果你将国家拱手让人!”

“你懂什么?被拉尔国攻占,我们所有人都是奴隶,他们一言不合还屠城。现在我们归顺大赵,子民们不会被奴役,都是和大赵人等同的自由民。”

马纳将军手渐渐松开:“自由民?”

大赵怎么可能这么好心?

国君趁机朝士兵们宣布:“从今往后,珊国改名珊州,是大赵的珊州,寡人也不再是你们国君,而是珊州刺史。

男儿们,寡人以国君的荣誉保证,你们的父母妻儿不会成为奴隶,不会被拉尔国杀害。大赵不会放任自己的城池被拉尔国侵占,更不会让自己的子民陷入危险!”

这话如果从太子口中说出,只会显得虚伪,然而那是他们最信任的国君啊。

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准备暴乱的心态渐渐平息。

现在大赵的兵马都已进城,看着兵力就远超他们,难道还能反抗?

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好歹国君还被任命为刺史,亲口说大赵会善待他们。

城楼上,新任珊州刺史擦了擦脑门的汗。

还好把这些人唬住了,不然他一定死得很惨。

自由民?善待他们?

他又不是大赵太子,怎么知道太子会怎样对待珊国人。至少不像拉尔国人那样残暴,他就算对得起子民们了。

城内,见到事态平息,于清浅松了口气。

军队最前端,她和太子并驾齐驱,穿过荒凉的珊州沙路,来到一个热闹点的镇上。

于清浅不停张望。

街边的商铺皆是圆拱形建筑。男人头上缠着白色汗巾,穿着短褂;女人头上披着块头巾,将大半身体笼罩在内。

贫富差距也很明显,穷人穿的灰蓝粗布打满布丁,富人披的头巾上面还有着精美的花朵刺绣。

见到延绵不绝的士兵排成几列,源源不断涌入城内,并且和珊国人长相装扮完全不同。

路人们停下脚步,警惕又害怕。

最前方的高头大马之上,于清浅偏头和太子搭话。

“殿下,你准备怎么安顿这些人。”

太子扫视一眼:“珊州不过用来牵制拉尔国的先锋,只要拉尔国未能攻破珊州一日,就无法借道前往大赵。

至于这些人,与大赵相差太大,又对我们抱有戒心,若不驯化恐生乱子。乱世用酷法,孤欲以雷霆手段压他们服从大赵,如有生乱者,杀鸡儆猴。”

于清浅没说话。文宝作为一个封建上位者,这些法子都是历代君主总结所得。

用酷法使他们短期内不敢作乱。并且这等投降国的人,恐怕名义上是大赵人,地位也是要低人一等的。

太子侧眼看她,一看就知道她有想法:“娘子有何妙法?”

于清浅:“臣女觉得他们都是普通人,如果作乱,无非安全和衣饱没有到位。

殿下的三万大军进城后,如果能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许抢家劫舍,犯事者与百姓同罪,定能安抚民心……不仅不许抢,还要反过来帮助百姓。”

太子讶异。古来许多军队占领他国城池后,带兵的将军都会放任士兵发泄一翻,或抢家劫舍或杀人放火,作为犒劳。

他带兵虽然不会把放任这种事当作犒赏,但难免有些士兵偷偷去抢。

“殿下需要告诉他们,这些人不是投降的俘虏,是和我们一样的大赵人,未来将有不少女子愿意同他们成亲生子。

并且留下记录本,他们犯过的错都要记录下来。等提升军衔时,除了军功,还需考察其品行。

有过错的不能提;同等军功者,口碑良好、乐于助人的先提。

总之,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

于清浅说着,直接把政审照搬过来,省略了家庭背景这些内容。

一时口快说出那句经典语录,她顿时一囧,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变红了。

太子目光明亮:“娘子这招甚妙,记录本、考察品行,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若把这套方法用在大赵的军营中,何愁不能整顿军纪。”

不过他没错看神人的小心思。神人这番做法,全然把珊州人放在了大赵子民同等地位,等通婚后,恐怕就与大赵人更加无二了。

果然是神人,在她眼中,世间皆是平等的。

也罢,便允了神人的心愿。

“通婚不失为驯化珊州人的良方,若要他们完全成为大赵人,娘子可有法子?”

须臾间,太子转换了对待珊州人的策略。

从低大赵一等的挡箭牌变成与大赵同等的子民,大臣们预定的等级制度也直接被他无视。

无数人的命运因这几句对话悄然发生改变。

于清浅自然不知道,不假思索地说出两个字:“同化。”

“同化?”

骏马一顿一顿往前走,太子提了提缰绳,眉头微挑。

“嗯,统一钱币、文字,改变他们的服饰习惯,颁布大赵律法。或许一开始会招致反抗,等到人人皆如此,他们自然会接受。

还有就是……下一代是同化的关键。像大赵那样设立一些私塾,教导儒家文化和大赵历史,这样他们从记事起就生活在大赵的氛围中,并和大赵血脉相连。”

太子从未想到神人还有这般智慧:“这样他们从心底认定自己是大赵人,不会再生反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