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宿安乡(2/2)

结果上计房的工作卓有成效,不但收上来的钱粮多了,连招收的灵根种子都比历年要多。

而这些,都是他这位家主领导有方,目光深远的证明。

“如此一来,我们也放心将人迁来当归山,这些都是宝贵的青壮,望贵家好生运用。”

马厚臣笑着说道。

这么宝贵你们怎么不拿回去?

李相鸣一阵无语,还青壮,吃的更多是吧?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到底还是在当归山落脚了。

李谦雄摆酒宴请两位筑基修士,李相鸣却没空入席,他还要和李相裕亲自监督这些人进入当归山。

由于路途遥远,白露门第一批送过来的只有两万户,远低于李相鸣的预想。

根据纶所说,第二批两万户将在一个月后抵达,第三批一万户,则在两个月后。

之所以分批,是因为考虑到运力与护送修士分配的问题。

李相鸣倒是很能接受,晚一两个月送人过来,意味着少点粮食。

经过一番检查后,李相裕确定其中没有修士,带着守御堂的人离开。

上计房则将人指引到难民营地,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这是个好兆头。

李相鸣借机将营地命名为宿安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能够变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乡镇。

宿安乡共有五个大型营地,每个营地又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小营。

小营用木板和布条作隔间,可以住3000户左右。

当然,只有东西南北四营住难民,中营则有军队驻守,同时也是吃饭的地方。

李相鸣下达的第一个命令便是实行宵禁,不许晚上走动。

又勒令两乡官署的人过来给这些人造册,登记身份信息。

纶还算好心,分配了一批较为富裕的百姓过来,李相鸣让人摸底,发现他们的干粮都还有十来天。

除了干粮,他们身上还有不少卖掉田地房宅换来的金银财宝。

这说明他们是较早答应白露门迁居的百姓,所以才得到补偿。

等到后面,白露门财力颓废,百姓放弃田宅也没钱拿了。

不过,即便拿到钱也没用,因为这些金银财宝在当归山,通通作废。

李相鸣宣布的第二个命令就是禁止宿安乡流通商品和货币。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粮食与金钱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大部分人不被饿死。

但很多百姓不明所以,无法接受自己手里的钱财变成废物。

甚至有的人得到白露门的承诺,以为只是换个地方落脚,来到当归山就应该有田产房产,不愁吃喝,哪里想到这种局面?

顿时,难民营地怨声一片,不少人闹着要离开。

对于这种状况,上计房早就轻车熟路,派遣军队镇压,混乱很快平息。

李相鸣倒是很希望撇开这些人,但放他们走,不出百里,这些人就要葬身兽腹。

不如留在宿安乡当难民。

李相鸣说他们是难民,就真当难民对待,每天只施两顿粥,又是引发一阵鸡飞狗跳。

而这些,被尚未进入蒲阴山的纶和马厚臣看在眼里。

“厚臣,李家不肯接纳这些人啊,如此看来,其他地方也差不多。”

马厚臣沉默,半响才开口道:“强行将人迁过来,必然受到抵触,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正常?

纶皱了皱眉头,一向温和的马厚臣,居然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不过他也无心争辩,只咧了咧嘴道:“我们尚在,李家都这样做,等我们离开,嘿。”

望着纶的背影,马厚臣叹息一声:“掌门也没办法啊,如果将人留在蒲城附近,别说两顿粥,树叶都发不起。”

马厚臣摇头,现实所迫,他相信李家不是为了虐待这些百姓才这样做,因为留在白露门治下,这些百姓只会更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