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设想(2/2)
李相传前脚刚走,李相鸣还没来得及喘两口气,一个中年修士后脚就走了进来,恭敬地拱手道:“堂主,您找我?”
“谦良叔不必客气。”
李相鸣招呼对方入座,并问道:“出使黄家的事情,准备得如何?”
“回禀堂主,已经准备好了,谦仕同意随我们同行。”
“嗯。”
李相鸣颔首,李谦良这次过去黄家,是要扶持黄镇灿上位,诸多手段很是繁杂。
但如果有一份强大的武力做后盾,无疑让人放心。
李谦仕身为勤务院掌院,不仅自己的修为距离筑基一步之遥,手下还掌握着诸多外姓修士,挑几个帮典客房撑场子,不在话下。
“黄家与通臂教有过瓜葛,你们这次过去,不仅要将黄镇仪那个老头子拉下马,更要彻底斩断他们和通臂教,或者说神秘势力的联系。”
李相鸣多嘱咐了几句。
李谦良不断地点头。
一盏茶过后,李相鸣换了个话题:“以往我们李家的附庸,仅仅只是上贡,尊李家为宗主。我知道能做到这点,已经殊为不易,但还不够。”
“每个附庸势力的规模、实力和依赖李家的程度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一视同仁,否则两家相斗,我们该偏帮何方?”
闻言,李谦良小心翼翼地问道:“堂主的意思是?”
“典客房这么多年来,干的工作大差不差,既然现在工作的方向换了,工作内容也是时候变一下了。”
李相鸣目光严肃,将一枚玉简推了过去。
李谦良接过,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大概是陈、黄两家相争,李家左右为难,刺激到了这位年轻的堂主,玉简中,充斥了大量改革典客房的内容。
主要是对李家的附庸关系和盟友关系进行了定级和划分。
按照李相鸣的设想,李家将在长阳谷成立一个叫做互安社的组织,凡是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都要和李家签订一个叫做互惠安全协议的条约。
拿黄家举例,如果黄家签订这个协议,那么每年都需给李家上贡一定数量的贡品,李家在收到贡品后,有责任在次年为黄家提供庇护,前提不是由黄家主动挑起的争端。
这其实就是李家目前的附庸制度,但李相鸣将其重新定义为一种平等的交易关系,李家不再视黄家为附庸,而黄家也不再视李家为宗主。
假设这个条约的期限是十年,黄家在期限内中断贡品,那么李家有权即刻中止庇护,并可以要求黄家赔偿巨额的违约金。
同理,若李家没能在黄家发生危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庇护,亦要进行等量赔偿。
听起来很公平!
然而,李家家大业大,与黄家对于违约金的接受程度截然不同。
以往,李家受限于黄家附庸的身份,不得不提供帮忙。
一旦对于黄家坐视不理,背后总要被人戳脊梁骨。
但现在,互惠安全协议打破了这个桎梏,李家仅仅支付一笔赔偿,就能避免因为附庸的纷争,而卷入更大的麻烦,并且不落人口实。
毕竟双方,仅仅是交易关系而已。
交易总有破裂的时候吧?
当然,李相鸣也在构建新的附庸关系。
比如黄家希望成为李家附庸,则需和李家签订宗主权条约。
宗主权条约正式确立双方宗主——附庸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黄家不仅要向李家上贡更多的贡品,还需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修士到李家服役。
作为回报,李家则给予黄家更高程度的庇护,并将黄家纳入自己的核心圈子,别说黄家遇到麻烦,就算黄家想欺负别人,李家也会帮场子。
在宗主权条约外,李相鸣还准备了一个叫做全面保护协议的条约。
该协议中规定协议成员全面归附李家,不仅上贡自家产出、提供人力,在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要受到李家的控制,就连李家遭遇战争,也要无条件参战。
当然,李家也将无条件庇护该协议成员,并适当扶植他们壮大。
玉简中指出,典客房今后的工作,不仅仅是要将周围的势力,拉入互安社,更要努力与他们签订更高级别的宗主权条约和全面保护协议。
如此,李家才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控蒲东。
看完这些,李谦良咽了咽口水。
但下面还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李谦良抹了抹额头的细汗,继续看下去。
在同盟关系中,李相鸣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以往,李家视宝龙谷陈家、上青原洛家和灵武门为盟友。
但在玉简中,他们最多被算作合作关系,甚至撇到了中立那一块。
新的盟友关系,依旧基于外交条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贸易同盟协议、战时互保同盟协议以及战略同盟协议。
首先是贸易同盟协议,它指的是协议成员之间统一物价,共同分享资源,取消贸易壁垒,并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
简单点来说,就是大家一起做蛋糕,努力赚钱。
其次是战时互保同盟协议,顾名思义,当协议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遭遇战事时,其他成员必须无条件提供援助,甚至参与战斗,以确保共同的安全。
最后是战略同盟协议,它意味着协议各方拥有相同的战略利益。这种协议不仅包含了前两种合作的元素,还在经济、外交乃至教育等多个领域保持一致的步调。
可以说,战略同盟算作最亲密的战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良久,李谦良放下玉简,心中却仿佛压上了千钧重担。
按照玉简所述,李家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一个盟友。
典客房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这枚玉简,家主已经看过了吗?”
李谦良小声询问。
“没有。”
李相鸣摇了摇头:“我私下找你,是希望你将它呈给家主。”
“我?”
李谦良愣住,不明白为何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
毕竟,如果这项改革得以实施,那就是大功一件。
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李相鸣改革捕兽房。
李相鸣沉默不语,自他回归蒲县后,便一路平步青云,坐上了外事堂堂主这个位置。
但他很清楚,堂主已经是他的尽头了。
以他的年龄,当不了族老。
而家主之位.
摇了摇头,李相鸣尽量不去想,而是对着李谦良淡淡笑道:“我有我的想法,让你交给家主,也是想让你更进一步,不要让我失望。”
功劳固然诱人,但对李相鸣而言,已不再那么重要。
反而因为他在家族中的过于“耀眼”,让他变得树大招风。
这次他私下率领绿云洞弟子救援李相成,虽然动机上无可指责,但他先斩后奏,解了宝龙谷之围、又让龙洋除掉众多黄家精英等行为,必然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尽管他当时有充分的理由,但外人并不了解内情。
李谦雄找他询问李相成和宝龙谷的事情,却让族老、各堂堂主和副堂主参与,不就是为了提醒和敲打他吗?
短时间内,李相鸣都打算韬光养晦,好好磨炼自己的修为了。
李谦良不知道这些,只觉得受到了器重,于是肃然起身,郑重地拱手道:“多谢堂主厚待,我一定打理好典客房。”
(本章完)